新聞透視》力抗房市情勒 該給央行按個贊

央行守住打房底線同時,還需拆解貸不到款的難題,必須給央行肯定。圖爲央行總裁楊金龍。(鄧博仁攝)

在一片「情勒」聲中,央行第7波房市管制意外未見鬆動,雖然央行總裁楊金龍說,這僅是個「合理」的決定,不敢說勇敢,但明眼人都清楚,要捱得住排山倒海的壓力,絕對需要非常勇敢,在守住打房底線同時,還需拆解貸不到款難題,必須給央行肯定。

2023年提出的新青安,讓當時好不容易走軟的房市滿血復活,打房功虧一簣,這原本立意良善的政策,副作用迄今持續外溢。最直接的說,新青安助漲房市,讓銀行怕了,房貸放款轉趨謹慎,央行擔憂房市泡沫炸裂,必須扮黑臉踩煞車,於是造成「房貸荒」。

有些人或許天真認爲,央行若不打房,就沒有房貸荒了,不過事實卻是,多數民營銀行即便房貸距滿水位仍有很大差距,但也不願輕易放款,原因就是房價過高、風險太大,於是乎挑物件、挑客戶,沒得挑時,乾脆就不要做低利率的房貸,與央行已無關係。

相較於民營銀行可自由選,公股行庫因肩負政策任務,還是得做新青安,所以「水龍頭還是得開」,在行政院已經明確裁示、金管會也同意配合放款認定,站在央行立場,沒有不協助的道理,只能讓水流到該流到的房貸戶,用行政措施解決貸不到款的難題。

只是房市悶太久了,期待「鬆綁」的心太急切了,這半年來,預售屋貸款不足、預售屋解約潮、換屋者舊屋賣不掉,甚至爛尾樓頻傳等,都會被擴大解讀,只要房市有亂象,統統都是央行的錯、都是房市管制惹禍,種種情勒似乎都是衝着央行而來,像講好的。

央行此次未鬆綁房市管制,至少傳達給外界清楚的態度,房貸執行上若有困難,都可以透過技術性調整,取得雙贏之道;但若只想「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情勒,那就免談,直到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下降,也就是懷裡抱着的那顆房市泡沫未爆彈,警報解除再說。

房產利益龐大,央行大可兩手一攤,放寬房市管制,只是這樣一來,全民恐持續忍受房價走高之苦,銀行放款風險就像未爆彈,未來若再想收拾,恐怕得花更多成本,就如同以利息補貼買房的新青安,仍在徒耗資源,而這也非我們所期待能扛起金融穩定的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