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黃曙光成敗都在潛艦
黃曙光是潛艦國造政策的總舵手,所有事情都由其決定,功過成敗自是概括承受。(本報資料照片)
國安會諮詢委員黃曙光請辭獲准,軍中震撼。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號從無到有,黃曙光自是有功人員,但全案獨排衆議,運用「非正式管道」與特定軍火商合作,爭議不斷,至今仍留後患;另海鯤號現遇整合難關,海測暫無法完成,黃曙光亦有責任。黃曙光是潛艦國造政策的總舵手,所有事情都由其決定,功過成敗自是概括承受。
海軍潛艦夢做了多年,美國2001年一度答應售我8艘潛艦,事後反悔,黃曙光在前總統蔡英文力挺下,埋頭造艦;當時願意公開幫助臺灣的國家不多,可見過程辛苦,即便黃曙光帳戶被政府清查3次,他還是任勞任怨,終於被蔡總統完全信任授權。
事實上,黃曙光2021年屆齡卸任參謀總長後,接任國安會諮委,也是黃曙光主動向蔡總統請纓,因爲他得知軍火商看到他將退役,也動了起來,於是藉諮委頭銜繼續擔任潛艦召集人,主導全案。
另方面,黃曙光也要求一定要和原廠聯繫,不能透過軍火商代理,強調爲此得罪許多人,擋人財路,但也爲國家省了許多錢,否則不可能僅花530億元就造出海鯤號;問題是,黃排除所有軍火商,卻允許「非正式管道」穿梭其間,同樣遭議論。
再者,黃曙光一度希望能藉造潛艦之功,晉升國防部長職位,並爭取後續艦編列特別預算,亦見其企圖心,然而,蔡英文並未點頭,把後續艦預算留待賴政府覈定編列,自有其考量。
更重要的是,當前兩岸軍事嚴峻情勢,已非2016年決定國造潛艦的時空,而且作戰形態因俄烏戰爭也大幅改變,潛艦是否是關鍵的不對稱戰力,黃曙光的請辭,也讓用兵者留下思考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