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美中博弈下 賴清德的處境內外交迫
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向華府抗議後,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明確拒絕賴清德總統過境紐約、前往中美洲行程的申請。(路透)
賴清德總統不是唯一在過境外交受挫的中華民國元首,但賴清德出發前面臨的處境,用內外交迫形容絕不爲過。對內,立委大罷免沒有通過,對外,過境美國也受阻,在知其不可爲的狀況下,只好用風災、關稅和區域情勢,給自己一個下臺階。
賴清德去年當選後,就把過境美國本土大城市,定爲重要目標。對日理萬機的美國總統而言,允許中華民國總統過境,雖然是一件小事,但也得權衡當時美國所面對的國內和國際情勢,才能下決定。
川普對賴過境 更重北京感受
去年拜登政府並沒有讓賴清德如願,對川普政府而言,這件「對北京和臺灣都很重要的小事」,卻在美中追求進一步接觸的大環境下,恐怕已淪爲川普所謂「有用的籌碼」。顯然,川普在賴過境一事上,更看重北京的感受。無論是川習會、美中貿易談判、稀土或磁鐵,對於川普的吸引力,都比賴清德過境美國大得多。
爲了過境美國,臺灣官員已展開一段時間的前置作業;過程中,臺方態度十分積極,但美方態度搖擺,增添全案不確定性。
彭博資訊報導也稱,臺灣官員直到上週稍晚都沒有獲得美方開綠燈,使賴清德出訪計劃陷入混亂。英國金融時報最新的消息稱,川普直接否決了賴清德原本過境紐約的選項。
賴出訪消息剛曝光時,獲得在紐約過境的待遇,紐約是中華民國總統過境美國目前能得到的最佳待遇,若順利成行,可以解讀爲賴清德的執政獲得美方肯定。
進一步分析所謂的美方態度,在交涉過程中,友臺的美國官員依然希望能促成過境慣例,但大家都深知最後決策者是川普,也忌憚於川普的反覆多變。
這件事情繫於川普一人之手,哪怕國務卿魯比歐再怎麼友臺,也無法違逆川普和川普正在下的美中棋局;和九年前川蔡通話不同的是,今日的川普更加看重北京的態度,也深知臺灣是北京最敏感的議題。
賴清德總統原計劃8月初訪問巴拉圭、瓜地馬拉和貝里斯等友邦,但傳出美方對是否允許賴清德此行猶豫不決,致行程生變。圖爲巴拉圭總統潘尼亞(前排左三)日前公開會晤臺北外交部長林佳龍(前排右三)。(取自林佳龍臉書)
過境待遇 美臺關係的溫度計
對美國來說,中華民國總統過境有其慣例,或許是小事,但在北京眼裡,這是天大的事,而臺灣在夾在美中臺的三角中,以及臺灣的國際處境而言,過境往往比出訪本身更爲重要。
柯林頓政府在1994年接待過境的李登輝總統時,只願讓李的專機在夏威夷加油,禁止踏上美國本土,李氣到拒絕下機,穿睡衣拖鞋在機上接見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白樂琦;2006年陳水扁過境,美方只願給檀香山和安克拉治,並堅定拒絕過境美國本土的可能性。
時任駐美代表李大維回憶,美方當時在伊朗核問題上亟需中方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合作,對於臺灣尋求較佳過境待遇的態度並不積極甚至強硬;最後扁政府臨時決定放棄過境美國,讓措手不及的美方官員直接爆粗口,扁的這趟出訪最後成了迷航之旅,回程過境利比亞,還會晤了被小布希總統稱爲「流氓政權」的利比亞總理格達費。
不只出不去 衝擊未來3年外交
賴清德面臨川普積極尋求與中國改善關係的逆風格局,加上國內大罷免大失敗,不僅重傷民進黨士氣,也讓賴的領導威信受到挑戰;有人呼籲賴清德應用更柔軟身段面對具多數民意支持的在野黨,也有人認爲賴團隊的檢討應該更深刻直接,賴還未作出具體答覆,就算出訪,也擔憂招致更多批評。
出訪生變、過境受阻,影響的層面不會是單純出不去,當前正在談判的臺美關稅,以及未來三年的臺美關係甚至兩岸關係,都可能受到衝擊。對賴清德而言,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