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抗中牌老哏 綠內部有雜音
民進黨推動「去蔣化」、「去中化」行動一波波,除了要將中正紀念堂轉型民主教育園區,改路名、撤銅像也是現在進行式,近日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由鄭麗文當選,民進黨民代和側翼指國民黨親中紅統,再打「抗中保臺牌」及抹紅戰術,不過,民進黨內人士擔憂,對二○二六沒加分,不僅不接地氣更是走回頭路,民生經濟纔是重心。
針對國民黨近幾波人事公佈,一名民進黨立委嘲諷,國民黨員當初是希望能換新人、新政、新氣象,但如今反而是召喚以前「親共大聯盟」復活。民進黨立委許智傑昨也說,鄭麗文的人事安排,就是走回過去老國民黨路線,不只是「老藍男」,甚至還有「老紅男」的現象,除了李乾龍是本土派,其他都跟中共關係密切,未來國民黨恐怕會捨棄中間路線,愈來愈親中。
綠營民代砲火猛烈,抨擊國民黨準主席鄭麗文及黨務人事「紅統化」,不過,民進黨內人士憂心,隨着二○二六將至,這些意識形態完全沒有加分作用,民衆最近在意的就是普發現金的規畫,包括如何刺激經濟跟景氣;其次是非洲豬瘟,中央如何去處理後續,或豬飼料採購的問題,這些纔是民生經濟的重心。
「真的不要再走回頭路。」黨內人士說,在這個時間點再去處理轉型正義、意識形態化,會顯得民進黨在歷史觀過於狹隘,這對於明年選舉不會加分,也不會爭取中間選民認同。
黨內人士說,早期在前總統陳水扁時期,就已經做很多轉型正義,如今民進黨已經第三次執政,還在講廿年前的轉型正義,已經不符合現在臺灣人民的需求,不是不能做,而是優先順序、時空環境不對,「完全不接地氣」。此外,雖然在鄭麗文當選後,民進黨的民調相較之下有上升一些,但不代表整個社會期待民進黨還繼續走轉型正義或走回頭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