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臺灣離岸風電逆風 風場恐變爛尾樓
疫情和戰爭發生以來,國際原物料價格節節上升,供應鏈面臨龐大的成本壓力與投資風險,離岸風機供應商便因爲材料成本高漲面臨鉅額虧損,必須調高報價。而全球利率上升,也使得離岸風場融資成本高漲,融資方更趨保守。
目前第3-1、3-2階段離岸風場,雖然有5GW容量已有廠商得標,但只有500MW的渢妙風場一家動工,並完成融資。其他風場的購售電合約跟融資進度都不明朗。離岸風電3-1期得標風場共七案,兩案棄標,其中四家簽約開發商都因爲成本大增,工程進度延後。這些風場會不會變成爛尾樓,業者壓力沉重。
臺電離岸二期工程在大環境不佳、建置成本飆漲之際,對於承攬商帶來的實質成本暴增。森崴能源率先發聲,指出臺電應予以正視,如期併網、穩定供電、共謀雙贏,纔是臺電與富崴能源最大公約數。
除了風場的開發問題重重之外,過去3-1期、3-2期選商,得標關鍵是國產化程度,價格評比上皆爲零元競標。爲了降低開發成本,推動離岸風電續命,政府點頭鬆綁,3-3期不再強制國產化,也不再採零元競標,擬訂定「底價」,開發商若未能談定CPPA(企業購售電合約),將由政府方收購,此外,選商機制擬將併網時間作爲額外獎勵措施,意即愈早併網、底價愈高,評選將優先考量具技術實績者。
國產化鬆綁,許多業者已砸錢投資,氣得跳腳。臺灣風機葉片製造廠天力離岸風電過去和國際風機廠維特斯(Vestas)合作生產葉片,也由於維特斯不滿要求嚴格,退出臺灣市場,天力離岸風電面臨沒有訂單,導致全面停產與裁員。後續臺灣離岸風電是否走得下去,恐怕還有很多難關要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