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藍想重返執政 先做好稱職在野黨

由TVBS與聯合報主辦的國民黨主席選舉辯論昨天登場,六位黨主席候選人鄭麗文(左起)、卓伯源、郝龍斌、張亞中、蔡志弘、羅智強首度同臺。記者許正宏/攝影

國民黨主席之戰倒數,各方勢力壁壘分明,軍系一分爲三、地方派系也各有支持人選,六位候選人昨在辯論會互別苗頭,但對有投票權的黨員而言,最後決戰投票的取捨關鍵只有一個─誰能帶領國民黨重返執政?黨主席參選爆炸,但對於未來情勢黨內倍感焦慮,幾位候選人都說要當「造王者」、「造後者」,但贏的策略是什麼?誰又能帶領國民黨贏?

國民黨已經連續在野九年,重返執政是當前目標,首要之務是改革,建立黨中央領導機制團結全黨,同時要能結合各方力量,扮演稱職的在野黨角色,展現全新氣象及全方位治理國家的能力,以贏得社會多數民意的認同與支持。

這次黨主席選舉與過去換屆主席選舉的最大不同,就是雖然參選者衆,但在資歷與威望上,沒有所謂「強棒」候選人,嚴格講也沒有第一級人選,新任黨主席如何帶領全黨是最大考驗;不過,也正因今年多是「非典型候選人」,與傳統大老政治大不同,大家遵循規則公平競爭,沒有預設人選,沒有因人設事,更沒有私相授受空間,一切公開透明,這恰是國民黨揮別傳統醬缸文化契機。

然而,國民黨未來當家者仍須面對的殘酷現實,就是黨產散盡、總統大選屢敗,重返執政之路荊棘滿布,然而民進黨卻也因發動大罷免清剿在野的鴨霸行徑,遭民意否決而大翻車,此時正是國民黨再起的機會,可惜黨內殷切期盼的二○二八可能參選者,未能在此時跳下來承擔黨務,讓黨內慨嘆,但六位候選人皆未以參選總統爲目標,若能稱職扮演造王造後的角色,或可避免重蹈過去大選黨內提名的覆轍。

無論六人誰當選,未來國民黨將走向集體領導,新任黨主席面對未來總統參選人、縣市諸侯、立院黨團、其他候選人陣營,甚至地方山頭、派系共治,要有調和鼎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即使相對弱勢,黨主席絕不可能只是一個做到總統候選人產生就交棒的過渡主席,建立並尊重製度將是首要課題。

以此次黨主席選舉爲改革契機,建立透明決策、落實權責分工,國民黨才能走出宮廷文化與醬缸文化的泥淖;反之,若繼續私相授受、機關算盡、內鬥內行、外鬥外行,那麼集體領導只會淪爲「山頭惡鬥」,無異自掘墳墓。

多數選民在大罷免給了國民黨力量,已傳達人心思變、討厭民進黨的訊息,契機稍縱即逝,黨中央要徹底革新再起,全黨更要徹底覺悟,先扮演好稱職的在野黨,纔是國民黨重返執政之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