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泰人壽舉牌華菱鋼鐵,精準踩線5%醉翁之意不在酒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鵬 成都報道

與其他險資舉牌銀行股、電力股不同,信泰人壽另闢蹊徑選擇了鋼鐵股。

7月3日晚間,華菱鋼鐵(000932.SZ)公告,信泰人壽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方式購買公司股份至3.45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已達到5%。

值得注意的是,信泰人壽最近一次增持的股份數量僅有60.09萬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0.01%,前者似乎是有意爲了觸及5%的舉牌線,通過成爲“重要股東”來增加自身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力。

華菱鋼鐵的投資價值,放在行業內確實也具備一定比較優勢。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2020年至2024年,該公司平均股息率達到4.4%,個別年份更是達到5.68%,同時公司最新市淨率(按一季度計算)亦不過0.62倍,低於申萬鋼鐵板塊0.9倍的均值。

已經進駐公司的保險機構,也並非只有信泰人壽一家,瑞衆人壽、中國人壽亦位列公司前十大股東。

信泰人壽還表示,在未來12個月內有可能進一步增加其在上市公司中擁有的權益。

低估值、高股息強烈誘惑

信泰人壽,是一傢俱備產業背景的保險機構。

公司大股東爲浙江物產中大集團,後者爲國內知名的大宗商品供應鏈管理企業,業務涉及金融、能源、化工等多個領域。

大股東既然是大宗商品流通領域的專家,信泰人壽的對外投資自然也不會無的放矢,公司選擇舉牌華菱鋼鐵亦很有講究。

“鋼鐵下游需求將持續分化,建築用鋼需求快速萎縮,而製造業用鋼需求相對平穩,且部分領域存在增長機會。”華菱鋼鐵近期接受調研時指出。

而就公司主營產品與下游銷量佔比來看,公司受到房地產的衝擊相對較小。以2024年爲例,公司下游銷量佔比排名靠前的行業,分別爲能源及電力(19.13%)、汽車(15.08%)、船舶及海工(11.54%),同期房地產銷量佔比爲9.49%。

以上公司的主要銷售市場,近兩年又保持了較高的景氣度。僅以造船領域爲例,2024年國內造船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增速達到58.8%和49.7%,今年前五個月手持訂單量再增41.3%。

較好的產品結構,使得華菱鋼鐵過去幾年的盈利能夠保持相對穩定。即便是行業處於“十年低位”、鋼企虧損面擴大的2024年,公司依舊實現20億元以上的盈利,淨利潤僅次於行業龍頭寶鋼股份、中信特鋼和南鋼股份。直至今年一季度,華菱鋼鐵的利潤規模依舊穩居A股同業公司第四位。

更爲重要的是,華菱鋼鐵還具備估值、分紅方面的比較優勢。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3日收盤,根據一季報數據計算的公司市淨率爲0.62倍,低於同期申萬46家鋼鐵行業上市公司0.9倍的平均值。

對於其較低的估值,華菱鋼鐵近期還曾專門作出迴應,“投資者認爲鋼鐵行業是週期性行業,業績波動幅度大,加之鋼鐵行業處於下行週期,經營形勢嚴峻。”

較低的估值水平可以提供更高的投資安全邊際,較好的分紅表現則爲投資者帶來了穩定收益。

歷史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期末未分配利潤轉正以來,華菱鋼鐵已經連續6年進行分紅。其中,除了2024年因當期利潤下降明顯導致股息率降至2.39%,其餘年份股息率均保持在4.4%及以上水平,2020年、2021年盈利高點階段股息率更是超過5%。

公司股東回報規劃(2025-2027年度)也明確,“公司最近三年以現金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原則上不少於最近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30%……”

以上低估值和高股息的特點,也對持股週期較長、追求“固定收益”的保險資金構成了致命吸引。

精準舉牌另有他圖

華菱鋼鐵,一直都比較吸引保險資金。

早在2022年,泰康人壽便曾上榜公司前十大股東,2024年公司再次迎來瑞衆人壽、中國人壽兩家險資的進駐。

相比之下,年初以來持續增持的信泰人壽,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浮盈,其持股預計也會更爲穩定。

根據簡式權益變動書,信泰人壽的買入資金來自公司傳統產品賬戶下的保險責任準備金,大額買入主要集中在今年3月、4月,買入價格則在3.88元至5.31元/股不等。

有意思的是,信泰人壽今年7月剛剛完成的60.09萬股增持,僅佔華菱鋼鐵總股本的0.01%,其持股比例從4.99%升至5%的“舉牌線”。

別看持股比例僅相差0.01%,信泰人壽股份買賣所受到的限制,以及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力相差非常明顯。

首先,5%的持股股東屬於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其股份買賣的信息披露、短線交易和減持所受到的限制,與持股4.99%的股東不同。

其次,持股5%以上股東,在上市公司進行重大事項時表決時、參與公司治理等方面也具備更大的話語權。

對於上述持股權益的增加,信泰人壽亦指出“基於對華菱鋼鐵發展前景的看好及其價值的認可,擬通過本次增持提升對華菱鋼鐵的影響力,支持華菱鋼鐵做強做優,並分享華菱鋼鐵未來發展的長期紅利。”

而經過上述連續增持後,信泰人壽已經成爲華菱鋼鐵第三大股東,並且是公司大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以外最主要的重要股東。

此外,信泰人壽還表示,“在未來12個月內有可能進一步增加其在上市公司中擁有的權益。”

值得注意的是,險資更爲看重被舉牌公司的股息率等長期回報,而非股價波動帶來的價差收益,所以險資舉牌並不意味着股價的上漲。

今年5月下旬,華泰證券便曾經對2015年以來的險資舉牌案例展開過專題研究。

該機構分析指出,2015年來我國共經歷3輪險資舉牌高峰,分別爲2015年、2020年和2024年(延續至2025年),其中2024年以來的舉牌股平均上一年股息率達到4.6%,爲歷次舉牌熱潮中最高。

不過,上市公司被險資舉牌前後的股價表現,則呈現出較爲明顯的“蹺蹺板”現象。

“舉牌股中,舉牌前一年上漲的約佔七成……顯示保險公司更傾向於對股價表現好的公司舉牌。但舉牌後,舉牌股整體表現或較爲一般,在重倉持有期內(截至2024年末)超過六成股票下跌。”華泰證券研究發現。

就華菱鋼鐵而言,本週也已經累計了15%以上的漲幅,短線回調風險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