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幣強升 匯損警鈴大作》大摩三發現 毛利率影響可控
外資看匯率對2025年獲利分析
新臺幣兌美元匯率第二季狂升10.97%,寫下單季最大升值紀錄,市場近期高度關注企業匯損對營運影響。隨上季財報即將陸續公佈,摩根士丹利除歸納三大重點,在大摩下游硬體研究範圍中,以6月30日匯率計算,對全年毛利率影響落在0~5.9個百分點,但對整體毛利衝擊則高達雙位數幅度。
就毛利率受影響來看,根據截至6月30日的美元/新臺幣與人民幣/新臺幣匯率變動,玉晶光、大立光、羣創、友達所受衝擊較大,減損3.4~5.9個百分點,其餘受影響程度達1個百分點以上的下游硬體股,還有:元太、和碩、臺達電、川湖、鴻準、上銀、致茂、智邦、聯亞、全新。
特別的是,在新臺幣升值狂潮中,也有部分企業在摩根士丹利證券的預估中,毛利率不降反增,像是廣達增加0.8個百分點、華碩增加0.5個百分點、貿聯-KY增0.2個百分點、研華上升0.1個百分點。
摩根士丹利證券臺灣區研究部主管施曉娟指出,從新臺幣兌美元大幅度升值中,發現三大值得關注焦點:新臺幣換算導致營收落差、毛利率影響相對可控、美元淨資產重估導致匯兌損失。
首先,大摩研究範圍涵蓋的38檔臺系下游硬體股,其中,半數以上營收爲美元計價的企業就超過9成,也就是說,若新臺幣兌美元匯率待在29~30元間、其他條件不變下,全年營收恐與大摩先前預期出現5%~10%落差。
其次,對毛利率影響尚在可控範圍,但部分高度倚賴臺灣爲生產基地的企業除外。多數企業採取自然避險措施,即讓營收與銷貨成本所採幣別相對均衡,以規避匯率風險,毛利率的影響多在1個百分點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