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機號功能嚴重受限 “二次號碼”註冊不了微信
“民聲直通車”接到不少市民投訴,稱新手機號應有功能嚴重受限
“二次號碼”竟註冊不了微信,咋辦
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歷:使用新辦手機號註冊應用,不料卻被提示“已佔用”,仔細覈查發現,自己遇上了電信運營商的“二次放號”。
根據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披露的數據,截至5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及中國廣電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8.07億戶,比上年末淨增1699萬戶。這樣龐大的用戶基數及快速增長給號碼資源帶來巨大壓力,爲此,電信運營商往往會將註銷90日的號碼重新啓用投入市場,即“二次放號”。
儘管這些號碼在語音等通信功能方面與其他號碼沒有區別,但是,隨着“手機號註冊”成爲各大互聯網平臺的主流注冊方式,“二次號碼”不可避免地給新用戶造成困擾:若此前用戶綁定的互聯網賬號未解綁,新號持有人往往無法再次註冊。近來,上觀新聞“民聲直通車”就接到不少市民投訴,稱購買的新手機號無法註冊應用,他們認爲,“手機號碼應有功能嚴重受限”。
多方求助,無奈選銷號
2月底,市民朱先生前往家附近的移動營業廳辦了張副卡,方便和家裡老人聯絡。在協助老人註冊微信時他發現,這個號碼是運營商重新啓用的“二次號碼”,此前的用戶已用該手機號註冊過微信了,無法再次註冊。
此後,他多次向運營商求助。記者在他出示的溝通記錄中看到,營業廳表示無法處理,建議用戶換號解決,但重新辦理新號也無法確保是否還有同樣問題。這讓朱先生有些氣憤,辦理手機號怎麼成了“開盲盒”?拉扯了一個月,問題仍舊沒解決,無奈之下,他只好選擇銷號重辦。
記者獲悉,之所以存在這種情況,是因爲運營商和互聯網平臺之間存在信息壁壘。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出於隱私、安全等因素,運營商並不掌握用戶在各大互聯網平臺的註冊信息,更無法確保用戶註銷手機號時是否已經解綁,二者是相對獨立的狀態,信息並不互通,“運營商只能儘可能提醒舊用戶註銷時解綁相關應用。”
爲了消除運營商和互聯網平臺的信息“孤島”,5月初,在國家工信部指導下,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依託中國信通院碼號服務平臺,推出“二次號碼煥新”服務,可提供號碼重新投放市場前“批量煥新”和用戶開通號碼“主動煥新”兩方面服務,涵蓋超200款主流互聯網應用。儘管朱先生未能享受到服務,但這一舉措讓他十分欣喜,也讓不少市民看到了跨行業協作的可能。
二次煥新,服務有侷限
歷經近兩個月實踐,有用戶向“民聲直通車”反饋,“二次號碼煥新”服務存在不少堵點。
6月下旬,顧先生帶着剛結束高考的孩子,在移動代理商處新開通了一個手機號。
據顧先生介紹,孩子已有微信賬號,僅需在平臺上換綁手機號即可。然而,在實際操作時,微信界面提醒,該手機號已註冊過賬戶,無法換綁。他趕忙撥打10086詢問解決方法,接線客服向他推薦了“二次號碼煥新”服務。在客服的指引下,他下載了“中國移動”App,並在服務界面輸入手機號,可“煥新”結果卻令人失望,彈窗顯示其“非移動用戶”,壓根沒法操作。
“太奇怪了。”顧先生此後多次撥打10086及向代理商諮詢,都沒能得到解答,就連線下營業廳的業務人員也找不到原因,轉而建議他“再辦一張新的電話卡”。“辦新卡也就算了,可氣的是,第一張電話卡辦理了套餐,要註銷還要支付違約金,哪有這個道理?”一連折騰了好幾天,直到撥打投訴電話後,顧先生的“銷卡”問題才得以圓滿解決。他有些不解,“二次號碼煥新”已推出一個多月,爲何溝通如此不暢?
這樣的經歷並非個例。在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發帖吐槽在使用該服務時遇到阻礙。有網友稱,其在電信營業廳用新辦號碼註冊微信時,發現是個迴流號,該手機號註冊的原賬號已經被封,申訴也無法解封;有網友稱,前機主還有不少平臺都綁着這個號碼,得知“二次號碼煥新”服務推出後,第一時間嘗試,結果卻屢屢失敗。
記者留意到,在“二次號碼煥新”界面,有一行小字提醒“最終處理方式以應用方處理結果爲準”。在官方發佈的“二次號碼煥新”指南里,也公佈了失敗的幾種可能性,其中就提到,解綁需互聯網應用商配合,處理進度不可控,若失敗難以追蹤處理。業內人士稱,目前的“二次號碼煥新”服務,大都是單向的溝通。據悉,運營商收到用戶申請後,會將相關信息統一提交至中國信通院碼號服務平臺,經由平臺向常用互聯網應用商提請解綁操作,但這些申請能否通過、處理是否成功等問題,運營商無法收到反饋。
無法收到反饋,就導致用戶依然在承擔“盲開手機號”的後果。可見,壁壘的打通只是第一步,要真正爲市民提供便捷服務,還應保障溝通渠道足夠順暢。
當然,從客觀實際來講,互聯網企業對用戶解綁、註銷的要求不完全統一,往往面臨更復雜的語境。以“微信”爲例,平臺規則提示,若賬號處於被封禁或凍結狀態下,無法發起註銷申請。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即便用戶通過運營商發起“二次號碼煥新”服務,能不能成功解綁還要打個問號。其實,在很多網帖留言中,不少網友也對這種情況予以理解。但是,大家也呼籲,“無法解綁”的現實情況需要在跨行業的服務平臺上予以體現。
當下,手機號碼除了原有的功能外,更多提供的是互聯網平臺“註冊賬戶”等服務,這就意味着,用戶購買手機號碼時,默認可以享受該手機號的全部功能。如果現有條件無法確保此前的註冊信息能被清理乾淨,是否可以基於中國信通院碼號服務平臺,在選號階段彈窗明確告知“二次號碼”的解綁狀態,“讓大家自己選擇能否接受,而不是開通以後開盲盒。”朱先生說。
市民呼籲擴大服務範圍
“二次號碼煥新”背後,是政府部門和相關方的努力探索,其積極意義值得肯定。不少市民也建議,可以吸收更多互聯網應用加入,擴大“二次號碼煥新”的服務面。
盧先生日前在使用“二次號碼”註冊“雲閃付”時碰了壁,查詢發現,該應用並不在“二次號碼煥新”服務範圍。由於急着使用“補貼”,最終他採用了朋友提供的“野方法”:先用該手機號登錄“雲閃付”平臺,再解綁。“幸好前機主沒有綁定銀行卡賬號,我才能用這種方法登錄後再解綁,但畢竟存在個人隱私泄露的風險。”盧先生希望,類似這樣的應用也可以爲“二次號碼”提供換綁渠道。
對此,中國信通院標準所業務與網絡研究部副主任孟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互聯網上各類App層出不窮,“一鍵解綁”服務無法覆蓋所有App,導致“二次號碼”銷售前解綁並不完全、徹底。未來,還將繼續推動金融、交通、教育、市政、醫療等與人民羣衆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應用接入“二次號碼煥新”,爲用戶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煥新服務。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