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入市”之下運營重要性凸顯,微電網能否解憂?|新能源市場化變革

新能源發電全面進入電力市場政策出爐,對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提出了怎樣的挑戰?比如虛擬電廠和微電網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新能源發電入市對產業各層面產生了顯著影響。在發電側,市場化交易帶來的收益受到影響,運營能力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工商業用戶側,電價波動將帶來經濟影響,用戶需增強應對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光儲一體化、電力調度或調度靈活性等技術創新和虛擬電廠、聚合資源服務等產業模式的革新是應對挑戰的關鍵。

微電網:解決分佈式電源併網問題

光伏發電後,電力直接輸送到地面,不用輸送到電網,而是直接供給新能源車充電,這是關於微電網應用的理想畫面。這樣的場景真的能實現嗎?

關於微電網,長江證券認爲,微電網是指由分佈式電源、用電負荷、配電設施、監控和保護裝置等組成的小型發配用電系統,具備微型、清潔、自治、友好四大特徵,主要面向終端企業用戶,是主幹網的重要延伸。

頭豹研究院報告顯示,能源微電網指由分佈式電源、儲能裝置、能量轉換裝置、負荷、監控和保護裝置等組成的小型發配電系統。微電網有利於實現分佈式電源的靈活、高效應用,解決數量龐大、形式多樣的分佈式電源併網問題。

也就是說,微電網是爲了解決分佈式電源併網問題。

國家能源局官方微信在1月10日文章《統籌規劃源網荷儲各側調節能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構建》中表示,科學規劃配置調節能力資源,對於推動新能源合理消納利用和高質量發展、支撐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受新能源“跨越式”發展影響,2024年全國新能源利用率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左右,遼寧、黑龍江、甘肅、新疆等“三北”省份棄風棄光現象反彈明顯,廣西、雲南等南方省份開始出現新能源棄電。

因此,國家能源局認爲,爲滿足電力綠色低碳轉型需求,保障新能源合理消納利用,系統運行靈活性提升成爲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關於微電網部分,國家能源局表示,針對虛擬電廠、智能微電網等新業態新模式,明確規範化、規模化、常態化、市場化參與系統調節的方案,並健全完善負荷側響應資源的調度運行機制和市場交易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微電網的建設也面臨諸多挑戰。施耐德電氣方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微電網建設的過程中,由於涉及包括分佈式能源投資者、用能企業和電網公司等多個利益主體,統籌協調難度大,並且沒有從用能企業視角來整體規劃、全生命週期地進行建設運營,導致其重建輕運、重源輕配、重硬輕軟、重政輕市和重碳輕電的現象日益顯現。”

新能源全面“入市”,微電網的機會來了嗎?

在新能源全面“入市”政策出臺後,微電網是否迎來發展機會呢?

長江證券表示,當前時點,我國微電網行業仍處示範及試點階段,項目建設需求以政府機構、能源公司、學校等主體爲主,未來滲透率提升空間廣闊。受益於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速帶來的多重因素推動,行業有望迎來加速發展,建議關注具備先發優勢且卡位優勢明顯的公司。

施耐德電氣認爲:“新政出臺,爲微電網發展營造了更契合市場化的環境。對於用能企業,擁抱能源產消一體化轉型,從全生命週期角度建設運營微電網,並靈活參與電力市場化改革,將爲企業開闢新的商業機遇。”

關於新能源發電全面進入電力市場政策出爐,也有投資者向上市公司提問。特銳德2月1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答,公司作爲國內領先的電動汽車充電網運營商,在行業內率先提出並應用充電網技術路徑,通過充電網對大規模電動汽車進行有效聚合,將其作爲可調節的靈活性資源構建虛擬電廠,成爲電網運行可有效調度的對象,通過車網互動促進新能源消納及電網平衡。

此外,特銳德也表示,公司新能源微電網產品能夠高效聚合電動汽車充放電、分佈式光伏發電、常規儲能和梯次電池儲能等資源,基於公司能源管理系統實現可靠的安全穩定控制和高效的能源預測與經濟調度。

另據施耐德電氣資料,2023年,其武漢光儲直柔示範基地落成。基地通過先進的直流產品、解決方案以及系統層面的柔性調節技術,實現了新增充電樁等關鍵負載100%的光伏綠電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