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聯儲通訊社談“滯脹”:美聯儲面臨“推高通脹”還是“損害就業”的兩難選擇
近日,特朗普宣佈對進口商品大幅提高關稅的決定,讓"滯脹"一詞重返美國經濟討論的焦點。
4日,有“新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Nick Timiraos在《華爾街日報》上發佈文章,表達了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他認爲,關稅正將美國推向經濟增長疲軟甚至停滯、物價上漲的“滯脹”困境。
面對這一棘手局面,美聯儲陷入了兩難:要麼選擇加息以遏制通脹,但這可能會進一步損害就業市場;要麼選擇降息以刺激經濟,但這可能會導致通脹失控。
過去四年裡,評論員們多次警告滯脹的風險,但滯脹從未真正出現。但芝加哥聯儲主席Austan Goolsbee指出,現在有人提出與當年類似的觀點,認爲關稅也是一種暫時的供給衝擊。但他警告說:
據央視新聞,特朗普宣佈將對墨西哥與加拿大商品徵收25%關稅,rudential PLC首席經濟學家Ray Farris指出,這將“嚴重擾亂企業投資計劃”,同時“推高通脹,衝擊家庭實際收入”。
儘管美國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暗示可能取消部分關稅,但經濟學家們警告,若關稅持續,經濟衰退的風險將顯著上升。Access/Macro首席經濟學家Tim Mahedy表示:
Timiraos例舉了最新的市場情緒指標和企業評論顯示,價格上漲的威脅已經導致企業信心下滑。電子零售巨頭百思買(Best Buy)首席執行官Corie Barry週二表示,墨西哥是該公司消費電子產品的重要來源地之一。公司股價當天暴跌13%。
美聯儲官員認爲,通脹預期是未來通脹的關鍵驅動因素,而一些指標已經顯示出問題。密歇根大學的一項調查以及通脹保值債券顯示,消費者和投資者都預計未來幾年通脹會略高一些。
紐約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週二表示,他預計關稅將導致今年的通脹高於他之前的預期:
Timiraos認爲,對美聯儲而言,關稅帶來的經濟威脅尤爲棘手。
美聯儲的使命是保持低而穩定的通脹,同時維持健康的就業市場。但關稅代表了一種"供給衝擊",既推高通脹(這需要加息應對),又損害就業(這需要降息應對)。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必須選擇應對哪種威脅。
波士頓聯儲的研究人員估計,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25%的關稅,可能會使核心通脹增加0.5至0.8個百分點,具體取決於美國進口商的反應。這一估計沒有考慮消費者轉向更便宜的國內商品、貿易報復或匯率波動等因素。
聖路易斯聯儲主席Alberto Musalem在華盛頓的一次經濟會議上警告:
他提到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上一次出現滯脹的情況,當時美聯儲在加息抗擊通脹與降息應對高失業率之間搖擺,這種"停-走-停"政策被廣泛視爲失敗,因爲既沒有控制好通脹,也沒有很好地遏制失業。
芝加哥聯儲主席Austan Goolsbee指出,一些人認爲,關稅理論上也是一種暫時性的供給衝擊,類似於疫情初期的通脹,但"一旦我提到'暫時性'這個詞,你就應該警惕,因爲這種邏輯在疫情期間並不成立。"
對衝基金Point72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Dean Maki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