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操盤術奏效!買進時間點爛…他每年投入6萬進股市爆賺553萬

示意圖/ingimage

在1991年3月5日的《伯靈頓自由新聞》(Burlington, Vermont, Free Press)中,費雷澤出版社的艾瑞克.漢森(Eric Han son)引用來自券商迪恩威特公司(Dean Witter)的傑克.範德弗利特(Jack Vander Vliet)的一項研究。

假設一個人在過去二十一年的每一年市場高點投入2,000美元(約新臺幣61,550元)到股市中,並將每次投資保留下來不賣掉。就算每次買進的時間點都是最差的時候,這個虛構的投資組合仍然以年均複合報酬率11.6%的速度成長。

本文出自《技術分析大師的心理操盤術》

根據這項研究,這種策略之所以奏效,主要是因爲市場在這二十一年間顯著上升。

即便如此,值得注意的是,這段期間也包括了1973年到1974年毀滅性的熊市及1987年的股災。

如果有人在1960年至1980年間使用相同的方法買進債券,結果就不會這麼好,因爲債券價格在這段期間處於長期下跌趨勢。

這個例子的意義並不是說你應該盲目買進、長期持有就期望能獲利,因爲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這個例子真正的重點在於:如果是以樂觀且根據充分理由的觀點投資,那麼獲利的機率就會大幅增加。

如果對每一則新聞和價格下跌都做出反應,可能賺到錢,也可能不會,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樣做是無法穩健地獲利的。

只要基本面沒有改變,耐心持有你的投資標的是非常重要的—因爲這樣一來,你成功的機率會大大提高。

正如艾瑞克.漢森的文章中所說:「重點在於長期規畫。比起擔心明天那些令人恐慌的消息,更重要的是先決定自己願意承擔多大的風險、願意投入多少資金,以及如何在股票、債券、房地產等資產之間做分配。」

換句話說,如果做了適當的研究,那就別擔心,接下來交給市場就好。

(本文出自《技術分析大師的心理操盤術》作者:馬丁.普林 譯者:呂佩憶)

編輯推薦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