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藍海?邊吃火鍋邊看男模熱舞 餐廳宵夜場轉型夜店風

邊吃火鍋邊看男模熱舞,餐廳宵夜場轉型夜店風。(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新週刊》報導,「道德在哪裡?底線在哪裡?地址又在哪裡?」從義正詞嚴的「聲討」到圖窮匕見的「求問」,在一些帥哥熱舞的視頻下,這樣絲滑切換的網友評論屢見不鮮。而答案也相當出乎意料——他們跳舞的地方不是酒吧,不是夜店,居然是餐廳。

並且,無需額外付費,只需一頓火鍋錢,你就能近距離欣賞到堪比男模的表演。足夠大膽的話,上手摸一下腹肌也不是不可以。

顏值的誘惑,終於從網紅景區捲到了餐飲界。餐飲業最重要的是品質,這已是老生常談。問題在於,如果品質和服務本身過關,那麼激烈競爭中的玩家們就只能圍繞「錦上添花」多做文章了。

你看,海底撈就很超前。

自今年1月在廣州推出全國第一家宵夜主題店,整個上半年,海底撈又在深圳、北京、上海、杭州、鄭州等城市佈局了近30家同類型的宵夜主題店。每到深夜,隨着兩場固定表演展開,DJ小哥一邊打碟一邊跳舞,臺下顧客跟着跳舞,熱鬧氛圍堪比夜店。

當然,這麼做的不只一家。湊湊火鍋有「火鍋+KTV」模式、有駐唱歌手,鴻姐老火鍋今夏辦過型男「一日店長」活動,還有不少烤肉店也正在靠帥哥服務員出圈。

這番熱鬧情形,不禁讓人想起兩年前同樣走紅自海底撈的「科目三」。從即興發揮的土味搖花手進化到精心準備的專業表演,餐飲業真的太拼了。

「在餐廳看男模?不花錢的可以。要是說因爲有男模所以消費偏貴,東西也不咋好吃,那我纔不當冤大頭。」95後女生阿水曾衝着帥哥服務員的名頭去過幾家餐廳和酒吧,但並沒有被顏值經濟衝昏頭腦。

阿水向《新週刊》吐槽,這些餐廳有的主打音樂主題,但出品又貴又難吃,想自己上臺唱歌還要另外花錢。最具性價比的,還得是那些既好吃又便宜,還有免費表演的地方。

海底撈顯然抓到了消費者的這份心理。

坐落於廣州富力海珠城的海底撈門店,是全大陸第一家宵夜主題的海底撈。因爲商場距離《新週刊》總部不遠,且海底撈樓上就是電影院,不少同事會在看電影后去這家店吃火鍋。作者記得,在去年年底,這家店就因裝修暫停營業過一段時間,今年重新開張,就成了宵夜主題店的「試驗田」。

本着實踐的精神,《新週刊》記者近日自掏腰包前往打卡。

當火鍋吃到最後,時鐘走到22點10分,同行的朋友提醒:「節目好像開始了。」我們丟下盤中的牛肉丸,循着聲音穿過長長的走道,看見不少顯然還沒吃完的餐桌空無一人,剛剛還在大快朵頤的食客們,已經聚在調酒吧檯與DJ舞臺之間。

身穿制服的調酒師小哥先是表演了幾輪花式扔瓶子,引得觀衆陣陣喝彩,又當場製作特調雞尾酒,送給幸運觀衆品嚐。接着,他突然給前排的人發起小禮物,是路牌形狀的鑰匙扣,上面寫着「海底撈味,微醺派對」。

氛圍逐漸被炒熱,觀衆們又被吸引回DJ那裡。音樂切換成勁爆的hip-hop,燈光變成五顏六色,DJ小哥戴着墨鏡,開始了熱舞。臺下的觀衆大部分是女生,也有少數男生,都跟着搖晃起螢光棒,身體隨節奏搖擺。小哥時不時彎下腰,與前排觀衆熱情握手。

雖然一場表演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鍾,但重點是,這不需要你額外花一分錢——還記得嗎?你花錢,只是來吃火鍋的。

這位DJ小哥已經多次出現在網友分享的視頻裡,評論區直呼海底撈終於懂了「飲食男女的真諦」——成年人,既需要美食撫慰腸胃,也需要娛樂活動來放鬆身心、釋放壓力。零星的差評裡,畫風大致上也僅僅是:「爲什麼不開來我們這兒?」

店長王先生告訴《新週刊》,富力海珠城周邊年輕羣體和白領較多,這家店比較幸運地成爲了第一個「宵夜主題」試點。

在裝修上,門店花了很多心思,門口的美甲臺設計成了類似調酒吧檯的樣式,等位區也增加了沙發凳和隔斷,更具休閒感。圍繞宵夜主題,他們還增加了雞尾酒、燒烤等產品。

此外,店內分成表演區域與常規的安靜區域,中間的牆恰好夾着機房,起到了良好的隔音作用。「客人進門前,我們會詢問意見,把喜歡熱鬧的和喜歡安靜的人安排在不同的區域。」王先生說。

有網友評論:「我本來覺得海底撈有點貴,但如果你是這樣的海底撈,我就覺得不貴。」一般的夜店,不僅酒水食品較貴,還可能遇上不懷好意的搭訕者。而在餐廳,吃飯價格不變,還能額外欣賞到演出,何樂而不爲呢?

「我們確實考慮到有些人想嘗試跳舞,又不想或不敢去夜店,所以相當於給大家提供一個比較有安全感的選項。」王先生坦言。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一位女士正抱着小朋友,一看到臺上的DJ和客人開始握手互動,她毫不猶豫地把孩子往丈夫懷裡一扔,衝過去和DJ互動。

當短暫抽離日常角色的情緒出口就在眼前,沒人能拒絕免費的快樂。

顯然,對一些年輕人而言,吃完大餐直接續上娛樂活動,遠比飯後轉場酒吧或KTV更具吸引力——花費更少,體驗更輕,社交成本幾乎爲零。

王先生透露,宵夜主題在門店落地後,晚間時段的客流有明顯的增長。「和去年同期相比,不僅沒有下滑,而且還有增量,這在當下環境中是比較難得的。」

湊湊北京朝陽合生匯店在2024年7月開業,該店負責人對媒體稱,門店開業當天翻檯率超過5次,KTV包廂預訂火爆,已經排到8月。相比同行普遍3—4次的翻檯率,湊湊這招顯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當然,一旦某種模式被驗證能撬動年輕人的錢包,跟風便成爲行業心照不宣的生存規則。

王先生注意到,周邊不少餐飲店也開始嘗試類似的主題活動或節目表演。這年頭,「不務正業」「業態混搭」已經算不上什麼新鮮事。紅餐網《中國餐飲品類發展報告2025》顯示,餐飲業呈現細分賽道涌現、品類加深融合的趨勢,各品牌也在探索多元化的消費場景,以此提升坪效及用戶體驗。

主題餐廳早已有之,有的讓顧客換上古裝吃「宮廷飯」,有的爲打造雨林氛圍把大象糞便端上餐桌,同樣主打情緒價值的女僕咖啡廳則從日本開到了國內,更不用提有多少與二次元IP聯動的後起之秀。結果往往是體驗感拉滿了,價格也上去了。

而湊湊和海底撈們掀起的「夜店風潮」之所以能迅速引爆線上線下,正是因爲它穩穩地踩在了新消費的鋼絲繩上:不是刻意創造全新的需求,而是用免費表演將已有的夜生活需求無縫銜接至原有的場景。它提供的不是昂貴的沈浸幻想,而是一頓價格透明的火鍋,且附贈毫無心理負擔的快樂彩蛋。

從這個意義上說,火鍋店倒也不是在和夜店「搶生意」,更像是《甄嬛傳》裡的安陵容苦練冰嬉罷了。消費者最愛的,不就是「肯爲朕花心思」嗎?

你肯定還記得,兩年前海底撈某家門店員工一時興起,爲客人跳起了科目三。這個項目很快火遍全網,成爲不少顧客去吃海底撈的理由。

王店長表示:「各個門店會根據員工本人的情況和意願來安排才藝展示。宵夜主題落地後,我發現我們店的員工其實很會玩,他們願意發揮創意,自己也挺開心的。」

發展到固定的夜場表演後,店長也會親自挑選藝人。一些DJ本就是玩樂隊或音樂學院出身。「外形條件不用說,舞蹈表現力也要好。我們最開始想的是隻找一個DJ,但後來發現還需要這個人懂主持,能活躍氣氛。」

據網友反饋,有的宵夜主題店會根據現場觀衆情況做調整,在表演中加入動漫元素,讓小孩子們也能參與互動。海底撈總部相關人員告訴《新週刊》:「可能藝人的顏值比較出圈,但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多關注他們的專業度。」

有網友不無戲謔地評論:「看來,男色消費是藍海。」不過,單單有顏值顯然是不夠的。

阿水也是一名展會相關的從業者,她告訴《新週刊》,她所在的公司有一次請了帥哥駐場幫助吸引顧客,但對方服務態度很一般,效果並不好。

如今,她早已對帥哥祛魅,「單就吃飯來說,我更喜歡溫柔的女服務員,她們往往比男生更貼心」。

沒人能否認這是體驗爲先的消費時代。美國學者派恩與吉爾摩合著的《體驗經濟》一書中寫道:「人們需要的不是具體產品大量的生產,而是需要企業以更有創意的方式去生產。」「精心設計用戶的體驗是一切偉大產品的靈魂。」他們還提出,「體驗經濟」也可以稱爲「舞臺經濟」,爲了打造體驗,一個重要原則便是「工作即演出」。

人生如戲。舞臺已經搭好,也許所有的努力,無非是爲了讓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能由衷地說出一句:「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