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致力於構建健康數字學習生態
隨着數字技術日益普及,如何在數字化學習環境中保障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成爲重要教育議題。日前,新加坡教育部明確,在數字設備和屏幕使用管理上倡導適度原則,強調根據學生髮展階段和學習需求合理使用技術,並通過家校合作構建數字設備科學使用體系。
新加坡教育部要求學校根據學生年齡和發展階段,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小學階段課程設計應優先考慮非數字化的學習體驗,如紙質閱讀、手寫和實物操作,可在必要情況下引入數字技術輔助教學。教師應根據課程目標選擇適合的技術工具,促進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並達到預期學習效果。學生須通過“品格與公民教育”等課程,學習如何在數字空間中識別風險、抵禦負面影響,並培養和提升自主管理屏幕使用時間的能力。
爲應對學生可能出現的數字設備成癮問題,新加坡教育部要求學校輔導員接受管理數字設備成癮行爲培訓,提高識別高風險學生能力,併爲學生提供適當的心理干預和支持。學校其他教師也應接受相關培訓,科學管理學生過度使用數字設備的行爲。學生髮展團隊則應定期更新網絡健康趨勢知識庫,輔助教師制定管理策略。家長應限制3—6歲孩子的屏幕使用時間每天不超過1小時,7—12歲孩子每天非學習用途屏幕使用時間不超過2小時,嚴格監督中學生執行數字設備管理應用的相關規定。
新加坡教育部還爲家長提供指南和手冊,幫助家長在數字環境中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家長支持小組和社區合作伙伴也可以爲家長提供必要的數字知識和技能支持。(劉曉鈺)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17日 第09版
作者:劉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