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選將登場!黃循財首場大考 川普關稅戰陰影的穩定示範?
▲新加坡即將於5月3日舉行大選,在僅短短九天的競選期內,選民將投票選出新一屆國會,這也是新總理黃循財上任以來首場親自領導的選戰。(圖/路透)
●翁履中/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新加坡即將於5月3日舉行大選,在僅短短九天的競選期內,選民將投票選出新一屆國會,這也是新總理黃循財上任以來首場親自領導的選戰。人民行動黨自1965年以來幾乎壟斷了新加坡政治版圖,即使在2020年表現下滑,仍拿下93席中的83席。然而,面對生活成本飆升、住房可負擔性下降與外籍勞工問題,人民行動黨也面臨新挑戰。
這次選舉背景複雜,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升溫,間接影響到以出口爲生命線的新加坡經濟。政府已將2025年經濟成長預測下調至0%-2%,反映出外部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新加坡需巧妙平衡與中美雙方的經貿與安全關係,美國是最大投資來源,中國則是主要貿易伙伴。
在選舉中,執政的人民行動黨主打控房價、穩經濟、創就業;反對黨工人黨則強調降低生活成本、加強問責制與保障勞工權益。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政府在大選期間下令臉書限制外國人在社羣媒體上的政治貼文,展現對選舉干預零容忍的立場。這一做法與臺灣強調的言論自由形成鮮明對比,也讓人反思不同國家民主制度的差異與背景。
黃循財領導新加坡第一個考驗 臺灣不妨思考一下
新加坡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如無意外將繼續執政,但這場選舉對新總理黃循財有相當的重要性。黃循財上任後在社羣媒體上人氣不俗,對外在川普發動全球關稅戰背景下,他帶領的新加坡政府以穩定、低調、專業應對,被國際視爲穩健小國的典範之一。
這次大選,是黃循財個人領導風格的第一個重要考驗——能否突破上屆人民行動黨僅拿下61%選票的低標?這不僅關係到他本人的政治正當性,也關乎新加坡未來幾年在中美角力下的定位。
另一方面,新加坡在大選期間對外國人在社羣平臺的言論加以限制,這一點在新加坡內外或許會引起不同的反應,不過,對新加坡人民而言,長期以來他們對政治穩定與社會共識之間的平衡,往往非外部評論可以簡單解釋。
對比臺灣,強調言論自由的我們,或許可以思考如何讓意見不同的彼此,都能更加珍惜臺灣的自由環境,同時也不忘試着理解,不同體制和文化有其各自的歷史脈絡與國情需求。
另外,當我們看到新加坡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紛紛積極調整、佈局未來經濟與地緣政治策略來面對川普帶來的變局,長期推動新南向的臺灣,對東南亞國家的多元思維與實際行動策略其實已經有了不少了解。
面對美中競爭,就算與美國合作是主要策略,不妨也思考一下,臺灣與東南亞區域的合作,會不會是不把雞蛋全放在單一籃子裡的關鍵替代選擇?
▼面對美中競爭,就算與美國合作是主要策略,不妨也思考一下,臺灣與東南亞區域的合作。(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Dennis 的全球政治筆記」,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