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機商標”別耍心機
原標題:“心機商標”別耍心機
“去屑三分鐘奇蹟洗髮水”並不是功效上標的真的能夠“三分鐘去除頭皮屑”,而是人家這款洗髮水的商標名就叫“去屑三分鐘奇蹟”。近日,媒體調查發現,市場上充斥着不少這類註冊目的不純、帶有欺騙性的“心機商標”,通過大玩文字遊戲誤導消費者,製造消費陷阱,擾亂市場秩序。
這些商家是真有“心機”。比如,“山裡來的土”雞蛋、“0添加西”梅,“只有水鹽和麪粉,其他沒了”調味品、“零蔗糖”冰激凌、“120W”充電器等等,引號裡的文字都只是商標的名字,而非代表商品的特質。實際上,“土”雞蛋並無國家標準,而“0添加”已被新國標禁止標註,“120W”充電器實際只有12W功率。這些“心機商標”,如此低級無聊並充滿惡意,正如有網友戲言,“賺我錢還侮辱我智商,太坑了”“買個東西既要會化學,還要會腦筋急轉彎,太難了”。
商家費盡心機,把消費者引入“文字迷宮”,無非就是想快速獲取市場份額,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比如一些食品企業和商家利用消費者追求綠色、天然等心理,註冊“土味十足”的商標,比如“壹號土”“山裡來的土”等等,單看只是覺得怪,而一旦和豬肉、雞蛋等農產品搭配在一起,就讓人產生鄉土、正宗、健康的聯想,進而誘導消費者選購,售價也水漲船高。
只恐怕這種“心機”,用錯了地方。《商標法》明確規定,帶有欺騙性,容易使公衆對商品的質量等特點或者產地產生誤認的,不得作爲商標使用。種種“心機商標”背後的算計、投機取巧的行爲,侵犯的是消費者合法權益,破壞的是公平市場環境,透支的是市場信心和信任。
許多人要問,這些“心機商標”都是怎麼通過審覈的?業內人士分析,原因可能有多種。比如,商標申請量逐年遞增,商標申請審查工作時效要求高,缺乏充分時間調研論證特定商標是否實際誤導公衆;商標申請人通過拆分商標,以多類別申請等手段規避審查;一些代理機構以“包過”“內部渠道”爲噱頭招攬業務,甚至協助客戶惡意搶注、囤積商標等。這些問題,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商標註冊領域的亂象和監管的不足。
一個小小的商標,也是市場經濟的“信用名片”,其法治化水平關乎營商環境。把“心機商標”逐出市場,一方面,監管要更加給力,除了加強對商標註冊的審覈把關,對於已進入市場的“心機商標”,也要通過加強聯合執法、大數據監管等,及時查處,宣告無效,並對違規商家嚴厲處罰,提高違法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強法律法規方面的頂層設計,例如明確“土”“野生”“純天然”等概念的使用標準,用制度堵住“文字遊戲”的漏洞。
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加碼政策,支持擴大內需、提振消費。優化消費環境,呵護消費熱情,必須對五花八門的心機說“不”。對於企業商家來說,也當明白,商業價值必須建立在誠信經營基石上;投機取巧,枉費心機,必將受到法律嚴懲、市場淘汰。(朱浙萍)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