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文喊兩岸一家人可溝通 學者:北京統一進程逐步推進中

學者分析認爲,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政治議程來看,過去對臺統一的政策宣誓慢慢在實現。(歐新社)

大陸官方舉辦紀念臺灣光復80週年紀念活動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將會面之際,臺灣問題成爲重要敏感議題。新華社26日發佈以「鍾臺文」署名文章,稱認同兩岸一家人即可坐下來談。臺灣學者認爲,該文立場一脈相承九二共識、一中原則,是大陸官方自給鄭麗文賀電、光復紀念活動以來系列動作一部分,北京持續推進統一進程。

淡大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認爲,新華社26日晚間發佈「鍾臺文」署名文章,用意是結合人大24號通過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與25日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的講話,從溯源歷史談起,內容是北京對既有立場的表達,「沒有特別的」。

張五嶽分析,「鍾臺文」就是中共中央臺辦的文章,不會比王滬寧25日出面講話更高規格,從文章層級來看,他則認爲,人民日報評論員的文章或是社論纔是高規格,例如署名「鍾一平」的評論文章,「這都是用來罵你的」,例如對臺灣的520就職演說、雙十談話做出迴應。

如果把該文放在北京對臺政策的脈絡來看,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兼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信賢表示,新華社這篇專文跟習近平上臺之後對於臺灣問題系列講話框架其實非常一致,而今次新華社推出的文章「成型」。

王信賢進一步指出,該文清楚呈現一中原則、九二共識前提,關鍵還是在於一連串的舉措,包括人大常委會通過10月25號定爲光復節紀念日、王滬寧在臺灣光復80週年講話,還有習近平給中國國民黨主席鄭麗文的賀電等,這是一脈相承,並非單一事件。

「特別是給鄭麗文的賀電」王信賢說,習近平給鄭麗文的賀電有兩個重要訊息:一是裡面提到「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過去陸方在給臺灣的兩岸議題上較少提國際部分;二是提及中國人的「志氣、骨氣與底氣」,強調中國人認同、中華民族認同。

王信賢說,習近平現在處理臺灣問題上有不同層次,先是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中國人認同,再來纔是和平統一。「最近一直在談民族的問題,或者北京其實已經推進到中國認同,這是必須要留意的部份。」

因此,王信賢說,就習近平政治議程來看,過去對臺統一的政策宣誓慢慢在實現,而且是一個時間表,是逐步推動,包括用法理等方式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