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訪談|總師講解“鯤龍”AG600有多牛
官宣了,官宣了!
今天,我國首個國產水陸兩棲大飛機AG600“鯤龍”拿到中國民航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小編在這裡“恭喜,恭喜,恭喜”。
這架既能上天,又能入海的飛機,取證前試飛工作歷時兩年,啃下4931小時飛行任務的“硬骨頭”,完成2167架次試飛,平均25架次/月/機,單月最高55架次/機,硬核數據刷新國產大飛機紀錄。那麼,問題來了!這次“鯤龍”拿到的型號合格證是個什麼“證”?
型號合格取證,取的是“準生證”
每一架飛機投入運營前都要經過型號合格取證。如果我們將型號合格取證比喻成一場考試,“鯤龍”是考生,中國民用航空局是考官,考卷則是中國民用航空規章,成績單就是取得的證。
從圖紙飛向藍天,“鯤龍”可謂是一路披荊斬棘,相繼需要拿到三個證,即“準生證”“出生證”和“身份證”。
“準生證”就是型號合格證(TC),是一個飛機型號拿到的第一個證,用來表明飛機設計符合適航標準和環保要求。
“出生證”就是生產許可證(PC),飛機取得這個證意味着批量生產出來的飛機符合經批准的型號設計。
“身份證”就是單機運行許可證(AC),又可以理解爲“準飛證”,拿到這個證就能證明該架飛機可以安全運營。
這次“鯤龍”拿到的就是“準生證”。
從水上起飛,有多難?
拿證不易,研發更難。
“鯤龍”上半身是飛機,下半身是船,與波音737體格相當。大家都很好奇,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是如何實現在水面起飛的?
AG600系列總設計師黃領才說,設計水陸兩棲飛機須兼顧水動、氣動雙重特性,還要考慮抗風浪、防海水腐蝕等問題。無論整體設計佈局,還是工藝材料要求,與陸基飛機相比,水上飛機研發難度都要大得多。
氣動、水動和起落架的佈局,是擺在飛機設計者面前的三隻“攔路虎”。特別是,在水面這種特殊的跑道上,如何穩得住、飛起來、降下去,是AG600飛機研製的技術難點所在。
黃領才說,設計一架會“游泳”的飛機,要把諸多矛盾兼容一體,找到最佳平衡點。在重重困難面前,黃領才帶領團隊反覆驗證和改進,硬是在水陸兩棲飛機“賽道”上闖出了一條路。
啥時候能用上這個飛機?
憑藉獨特的水上起降優勢,將在森林滅火、海上救援等應急救援中,“鯤龍”將會大顯身手。
黃領纔在接受新華訪談專訪時曾表示,“飛機取證之後,我們也會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多種任務能力拓展,讓‘鯤龍’形成一個系列化的產品。”
黃領才介紹,目前,小批投產的飛機已經在總裝生產線上進行總裝。如果算上現在有的4架飛機,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有10架飛機可以出動執行救援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