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醫院「桂蘭樓」上樑 導入全責照護緩解待牀壓力

在董事長吳東進、院長侯勝茂、副院長洪子仁、醫事司簡任技正呂念慈等見證下,新光醫院今(15日)完成新的里程碑。(新光醫院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桂蘭樓落成後,預計新增314牀急性一般病牀,其中9~13樓規劃爲單人病房(共218牀),將導入全責照護。(新光醫院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住院病房上不去,導致急診壅塞。爲緩解待牀壓力,新光醫院着手進行擴建,今(15日)舉行第二醫療大樓「桂蘭樓」上樑典禮。董事長吳東進透露,未來將新增314牀急性一般病牀,其中9~13樓規劃爲單人病房(共218牀),將導入全責照護,解決人力問題,目前還需護理人員150人、輔佐員100人。針對護理師,將提供每月5000元上下的全責照護津貼。落成後,可有效緩解士林、三重、蘆洲地區的急診壅塞情況。

新光醫院今(15日)舉行桂蘭樓上樑儀式。(新光醫院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桂蘭樓的擴建承載着新光醫院的願景,旨在提供更多優質的醫療服務,今在董事長吳東進、院長侯勝茂、副院長洪子仁、醫事司簡任技正呂念慈等見證下,完成新的里程碑。吳東進表示,今天的上樑儀式代表結構體已經完成,相信明年8月底一定會順利落成。

吳東進指出,本次擴建工程總經費約80億元,預計提供314張病房、20張心臟加護病房,並將單人房最大化達218間,開刀房11間(2間Hibrid OR),心導管室4間,將桂蘭大樓打造成A Plus的心臟血管中心,平均每牀造價成本高達2500萬以上。相較33年前火獅樓平均每牀600萬,增加達4倍。新光采用最好的儀器及設備,最近也引進2臺最新的設備,第3代 AI PET及Specral CT 7500,安裝在急診室旁,及時搶救急性腦中風的病患。

最近全臺都在關注急診壅塞、醫護離職率高的議題。吳東進說,護理荒造成全臺醫院都在關牀,不僅讓醫院經營困難,也讓病人無法及時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明年桂蘭樓落成後,9樓至13樓共計5層樓會規劃爲單人病房(共218牀),需要護理人員150人、輔佐員100人。面對人力短缺挑戰,新光的解決方案是「Total care(全責照護)」。透過AI科技與制度革新,提升護理效率、降低工作壓力與維護病人安全。

新光醫院結合日製離牀警示器、臺製TPR 生命徵象監測器,協助護理人員即時掌握病人狀況並預防跌倒。由新光保全開發的監測器,使用的是紅外線TOF技術,當病人出現從病牀出界、起身、離牀的動作時,警報就會響起,讓理師即時介入,防止病人跌倒。

吳東進表示,目前試行全責照護的病房護師每月已有獎勵津貼,未來加入團隊的護理師,我們也一樣會提供每月5000元上下的津貼,歡迎有年資兩年以上、輪值三班的護理師們加入新光醫院。

他特別感謝姐姐、姐夫、弟弟、妹妹、太太嫺嫺、家族第三代成員-昕恩、欣儒、昕東的出席,因爲有他們一路的支持與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這座代表母親精神的醫療大樓。今天,希望透過桂蘭樓,把這分愛延續到更多需要醫療照護的病人身上。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強調,隨着人口老化和慢性病患者比例上升,醫療求顯著增加,然而護理人力短缺問題導致關牀、急診壅塞。爲應對這些挑戰,醫院不僅致力於提升護理人員的薪資,還要改善護理的工作環境。桂蘭樓新增的牀位預計將有效緩解士林、三重、蘆洲地區的急診壅塞情況,從而減少急診醫護人員的壓力。

醫事司簡任技正呂念慈表示,新光醫院1992年開業以來,提供在地醫療超過30年,在沒有醫學院的背景下,以醫學中心之姿,提供優良的醫療服務,在教學上有很好的品質,更配合了醫療外交的擴展,帶來顯著的績效。大樓的擴建會讓新光大道病牀規模達到800牀以上,在這寸土寸金的北市,擴建相當困難。未來桂蘭樓落成,將讓量能進行更好的擴展,對醫療品質的品質、同仁的福利的提升會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