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人壽基金會推口述歷史 陪15萬銀髮族留下生命故事
新光人壽基金會推「口述歷史」 董事長吳欣盈表示,20年來陪15萬銀髮族留下生命故事,盼找回自我價值。(鄭鬱蓁攝)
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自2005年自美國引進Elders Share the Arts(ESTA)的「口述歷史」計劃,至今邁入二十週年,已成爲臺灣最長情的銀髮服務方案之一。二十年間,計劃陪伴超過十五萬名長者書寫生命故事,並結合藝術創作、舞臺展演及世代共融,翻轉社會對「老」的刻板印象,成爲國際矚目的典範。
新光人壽基金會今天在第六屆臺北國際照顧博覽會中,展出「口述歷史20週年-創齡藝術館」,副總統蕭美琴到場參觀,與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吳欣盈等人針對改善臺灣超高齡社會的創新模式交換意見,並對基金會多年努力表達認同。
蕭美琴強調,高齡社會已是臺灣現實,唯有積極推動跨世代交流,才能讓長者不只是被照顧的對象,更是社會智慧與文化的承載者。
新光人壽基金會今天在第六屆臺北國際照顧博覽會中,展出「口述歷史20週年-創齡藝術館」,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吳欣盈與衛福部部長石崇良(中)、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鄭鬱蓁攝)
新光人壽基金會表示,「口述歷史」不僅邀請長者回顧人生經驗,也透過青年志工、藝術家共同參與,將口述內容轉化爲繪畫、戲劇、音樂等作品,讓生命故事在不同形式中延續。過去參與的長者普遍反映,透過分享生命歷程獲得情感支持,也讓家庭與社區建立更深連結。
吳欣盈指出,長期以來臺灣社會普遍聚焦於醫療與照護,但「心靈照顧」同樣重要。「口述歷史」的價值在於讓長者被傾聽、被理解,並獲得自我肯定。她強調,未來基金會將持續拓展此計劃,並與國際交流經驗,推動更多元的創齡方案。
基金會表示,20年來,計劃見證不同世代的交會,許多年輕志工透過參與活動,第一次近距離聆聽戰爭、移民、家庭奮鬥的故事,進而加深對長者的理解與尊敬。專家認爲,這不僅是文化保存,更是跨世代互動的教育實驗。
基金會表示,「口述歷史」已從最初的單純口訪,逐步延伸至社區展演、跨域藝術合作,並結合數位科技,讓更多人能在線上重溫這些動人的生命記錄。基金會強調,接下來將持續推動在地深耕,期盼讓每一段生命故事都能被珍惜、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