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夏季恐再一波升溫 專家示警「3族羣」高風險將成攻擊目標

▲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與疾管署呼籲高風險族羣接種新冠JN.1疫苗。(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新冠疫情不是秋冬纔有!根據疾病管制署監測,去年國內新冠疫情最高點就發生在6月底、7月初的夏季期間,專家示警,今年夏季新冠疫情恐再有一波升溫,病毒更可能趁機找最高風險族羣下手,包含65歲以上長者、免疫不全與低下等3大族羣陷入危機。疾管署已經開放這些高風險族羣施打第二劑JN.1新冠疫苗,預計在6月底之前約有80萬人符合資格,呼籲儘快施打。

根據疾管署最新疫情監測,上週新冠門急診就診約2272人次,呈現緩升狀態;上週也新增21例本土病例、2起死亡個案,這些重症、死亡個案超過9成沒有接種新冠JN.1疫苗。

雖然目前國內新冠疫情還在低點,但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夏天全球迎來一波新冠疫情高峰,臺灣的新冠死亡率甚至在7月攀升至全年最高點。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示警,不排除今年夏天再有一波疫情的可能性,尤其天氣熱、流汗,民衆會疏忽對呼吸道病毒防範,且隨着夏季國人旅遊熱潮逼近,防疫工作須更加嚴謹應對。

根據美國CDC資料統計,65歲以上長者新冠死亡風險高達18至29歲年輕人的97倍。且臺灣65歲以上長者中有高達8成患有慢性疾病,大幅提升了感染新冠病毒後住院與死亡的風險。吳至行形容,「人要活下去,病毒也要活下去」新冠病毒其實持續存在在我們周遭,不斷地在找到容易侵犯的族羣,就是高齡長者還有免疫不全者。

吳至行也提到,感染新冠病毒會對運動能力、認知能力、心理健康、感官能力與活力等包含在世界衛生組織健康老化模型內的各個領域有長期負面影響,例如,因新冠併發重症而住進加護病房者10天內股直肌功能減少30%,住院患者認知功能下降宛如老了20歲;而20位新冠患者中就有1位會有慢性疲勞的狀況。

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提醒,許多民衆誤以爲2至3年前接種過新冠疫苗就已足夠防護,然而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必須更新疫苗才能誘發針對新變異株足夠的抗體。

疾管署統計目前國內JN.1新冠疫苗65歲以上長者接種率僅18%,而新冠疫苗在6個月時保護力已下降。疾管署署長莊人祥指出,參考美國CDC接種建議及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討論,現在已經開放65歲以上長者、55至64歲原住民、滿6個月以上且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者,接種第2劑新冠JN.1疫苗;統計至6月底前,全臺預估有近80萬人符合第二劑JN.1新冠疫苗接種資格。

根據臺灣市調顯示,民衆接種新冠疫苗的意願,主要受到疫情嚴重程度與疫苗安全性的影響。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召集人邱南昌強調,若等到疫情高峰才決定接種,往往已來不及建立足夠保護力,必須養成按時接種疫苗的好習慣。

而在安全性方面,邱南昌表示,JN.1新冠疫苗製成不僅降低了劑量,還更新了注射劑型,大幅減少接種後的不適反應,明顯觀察到在臺灣與韓國近來新冠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率皆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