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消息 | 科望醫藥更新招股書 新一代免疫療法領軍者衝擊港股

智通財經APP獲悉,2025年5月23日晚,港交所官網顯示科望醫藥招股書更新,中信證券爲獨家保薦人。

科望醫藥成立於2017年,總部位於蘇州,是一家處於臨牀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公司憑藉對腫瘤微環境(TME)的深刻理解和開創性研究,致力於將“冷”腫瘤轉化爲“熱”腫瘤,從而激活免疫系統對多種腫瘤類型的殺傷作用。在專注免疫腫瘤治療的同時,科望醫藥也積極開展針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方案,探索恢復免疫平衡的新路徑。作爲新一代免疫療法的領軍者,科望醫藥正通過研發創新且具差異化的靶點藥物,持續重塑免疫治療格局,爲全球患者帶來具有突破性的治療選擇。

據最新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科望醫藥的財務表現展現出強勁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抗風險韌性。2024年全年,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流轉正,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人民幣271萬元;經營虧損同比大幅收窄70%至人民幣3,777萬元,年度淨虧損爲人民幣8,800萬元,同比收窄90%,得益於全球產品授權合作帶來的現金收入。同期,公司的現金及理財產品總額爲人民幣5.27億元,爲後續管線推進和研發活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差異化創新聚焦患者需求,有望突破傳統療法侷限

科望醫藥憑藉強大的研發實力和與全球領先生物醫藥企業的戰略合作,專注腫瘤免疫與自身免疫領域的關鍵靶點佈局,建立起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免疫療法產品管線。目前,公司已有4款重要產品處於臨牀開發的不同階段,另有多項處於臨牀前階段,展現出明確的差異化優勢與商業化潛力。

ES102:全球領先的六價OX40激動劑,助力難治癌種破局

ES102 是一款臨牀上先進的六價OX40激動劑。全球尚無OX40激動劑獲批,僅兩款進入二期及以上臨牀階段,ES102 即爲其中之一1。該藥主要針對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反應不佳的癌症患者,展現出良好的安全性與抗腫瘤活性。在PD-1耐藥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頭頸部鱗癌(HNSCC)患者中,與PD-1抗體聯用顯示出突出療效。

自ES102從 Inhibrx 授權引進以來,科望醫藥已完成兩項在中國針對晚期實體瘤患者的I期臨牀試驗,並於2024年1月啓動了聯合特瑞普利單抗治療NSCLC的II期研究。Inhibrx 亦在美國推進ES102的全球開發,2024年5月已啓動與帕博利珠單抗聯用的II/III期註冊性試驗,用於頭頸部鱗癌一線治療,顯示出其在全球市場的廣闊前景。預計到2035年,中國OX40靶點市場規模有望達到人民幣165億元2。

ES014:全球首個進入臨牀的CD39/TGFβ雙抗,打破免疫抑制瓶頸

ES014 是全球首創,也是全球首個進入臨牀階段的 CD39/TGFβ 雙特異性抗體,基於公司自研平臺開發,具備差異化機制優勢。該重組蛋白不僅阻斷腺苷代謝通路中的 CD39–腺苷軸,還可選擇性在表達 CD39 的免疫細胞周圍高效阻斷 TGFβ 活性,避免對腫瘤細胞的非特異性抑制。

臨牀前研究中,ES014 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與抗腫瘤活性,具備作爲單藥或聯合療法(如化療或PD-1抑制劑)的廣闊潛力。與其他靶向TGFβ通路的抗體(如PD-L1/TGFβ雙抗)相比,ES014對免疫細胞的抑制解除效果更爲顯著。目前,中國正在開展I期臨牀研究,初步結果顯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積極的療效。2025年3月,ES014聯合PD-1抗體的II/III期臨牀試驗已獲得國家藥監局IND批准。預計到2035年,全球CD39/TGFβ雙抗市場有望達到101億美元3。

ES104:突破傳統耐藥瓶頸的血管生成“基石”藥物

ES104 是目前中國唯一處於臨牀開發階段的 VEGF/DLL4 雙特異性抗體藥物,自 Compass Therapeutics 引進,旨在解決傳統抗血管生成藥物因耐藥性導致的療效受限問題。科望醫藥已針對ES104在中國完成一項針對經多線治療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I/II期臨牀第一階段研究。結果顯示,ES104 在包括膽道癌(BTC)、結直腸癌(CRC)和胃癌(GC)在內的多種腫瘤類型中展現出顯著抗腫瘤活性。

Compass 正在美國開展一項註冊意向性的 II/III 期臨牀試驗,評估 ES104(CTX-009)聯合紫杉醇用於膽道癌(BTC)患者的療效。2025 年 4 月公佈的關鍵數據顯示,該組合治療方案的客觀緩解率(ORR)達到 17.1%,顯著高於紫杉醇對照組的 5.3%,提高超過三倍,顯著達到主要研究終點(p = 0.031),預示其有望成爲膽道癌二線治療新標準。

膽道癌是一種高惡性的消化道腫瘤,臨牀治療選擇有限、二線及以上治療患者生存期不足半年。ES104 的出現爲該高度未滿足的領域帶來突破性希望。預計2035年,中國VEGF/DLL4雙抗市場規模有望達到人民幣134億元4。科望醫藥正加速推動ES104在大中華區的商業化進程。

科望醫藥聚焦未被滿足的臨牀需求,佈局實體瘤治療領域的多款差異化的創新管線如ES009、ES028,廣泛覆蓋卵巢癌(OC)、結直腸癌(CRC)、胃癌(GC)等多個實體腫瘤。科望醫藥正在加速推進臨牀管線進程,未來將持續釋放管線潛力惠及更多患者。

創新平臺技術填補空白,有望釋放巨大潛力

科望醫藥的BiME®(雙特異性巨噬細胞銜接器)是一種突破性的雙特異性抗體平臺,其技術核心是同時靶向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上的抑制性受體SIRPα和腫瘤細胞上的腫瘤相關抗原(TAA)。該平臺通過雙重靶向機制,激活巨噬細胞對腫瘤細胞的吞噬作用,同時進一步增強其抗原遞呈能力,激活CD8 T細胞免疫應答,最終實現持久而深度的抗腫瘤效應。與許多T細胞療法不同,BiME®顯著降低了細胞因子風暴的風險,而這正是T細胞活化療法(如TCE、CAR T等)常見的安全性挑戰之一。基於BiME®平臺,科望醫藥正在推進多個項目,以充分發揮其創新潛力。BiME®管線主要針對富含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s)的腫瘤類型,包括肝細胞癌(HCC)、胃癌(GC)和結直腸癌(CRC),這些癌種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療方案。

創新多靶點療法佈局自免賽道,驅動免疫科學新突破

在專注腫瘤免疫治療的同時,科望醫藥也在積極佈局自身免疫性疾病領域,致力於開發新一代靶向療法,恢復免疫平衡,防止過度激活。依託對免疫系統深刻的科學理解,科望醫藥聚焦關鍵免疫調節通路,系統性探索先天免疫與適應性免疫的調控機制,推動創新藥物研發。目前,科望醫藥已有多款多靶點候選藥物,主要用於治療炎症性腸病(IBD)、類風溼關節炎等,旨在打破傳統療法侷限,帶來更持久、安全的新選擇。

攜手全球合作伙伴,推動中國原創藥走向世界

2023年末,科望醫藥與跨國製藥巨頭安斯泰來(Astellas)達成總額超過17億美元的戰略合作,圍繞公司自主研發的BiME®平臺及候選藥物分子開展全球合作。這一里程碑式的合作不僅爲全球腫瘤免疫治療領域注入新動力,也標誌着科望醫藥邁出了“全球化”的堅實一步。

目前,雙方正合作推進 ES019(一種PD-L1/SIRPα 雙特異性抗體)的臨牀前研究。此次圍繞科望原研靶點開展的授權許可合作,是中國創新藥在臨牀前階段即獲全球藥企認可的典範,充分體現了科望醫藥在創新藥物研發、靶點選擇與平臺技術方面的核心實力。

未來,科望醫藥將繼續依託與安斯泰來合作積累的國際經驗,積極拓展全球戰略合作,進一步驗證公司在創新靶點開發和國際化協作中的綜合能力,致力於將中國原創創新分子帶給全球患者,助力中國新藥力量走向世界舞臺。

科學之腦 商業洞見的黃金拍檔,頂級資本鼎力支持創新徵程

科望醫藥卓越的創新研發與商業能力,離不開其國際化團隊與頂級投資人所構建的堅實基礎。

公司創始團隊堪稱“科學之腦 商業洞見”的黃金拍檔,兼具前沿科研實力與全球業務拓展能力,具備豐富的跨境交易和產業化經驗。聯合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紀曉輝博士,主導公司戰略合作與商務拓展,曾任羅氏全球業務發展部副總裁,負責100多個國家的戰略合作與併購事務;並曾在另一家跨國公司美國寶潔擔任生物技術業務拓展東亞區負責人。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官盧宏韜博士,擁有深厚的腫瘤生物學與免疫治療背景,曾是再鼎醫藥創始成員之一,擔任執行副總裁,負責其研發科學戰略;亦曾在葛蘭素史克(GSK)中國創立神經免疫學部門並任高級總監。此外,公司科學顧問委員會陣容強大、行業聲譽卓著,爲研發決策與管線升級持續賦能。

資本層面,公司匯聚一線資本力量,包括禮來亞洲基金、高瓴資本等,爲科望醫藥的發展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和戰略支持。

公司表示,當前及未來的合作伙伴關係,將持續釋放戰略價值,爲其推動創新、深化全球影響力、實現長期穩健增長注入源源動力。

未來,科望醫藥將持續聚焦臨牀尚未滿足的重大醫療需求,構建兼具技術壁壘與商業潛力的創新產品矩陣。公司將通過加速臨牀管線商業化進程、強化以技術平臺爲核心的研發創新、深化全球戰略合作以釋放管線潛力,並持續優化組織運營效率,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科望醫藥已然成爲具備全球視野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新一代免疫療法領軍企業,期待其爲全球患者帶來切實的治療突破。

1,2,3,4數據來源:灼識諮詢(C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