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醫藥國際化加速,港股通醫療ETF 精準卡位新風口

(原標題:港股醫藥國際化加速,港股通醫療ETF 精準卡位新風口)

2025年以來,港股醫療板塊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共振下迎來爆發式增長。隨着丙類目錄退出機制落地、集採規則優化釋放盈利空間、AI 醫療大模型加速研發轉化,疊加和鉑醫藥6.7億美元 BD 交易、恆瑞醫藥 H 股募資130億港元上市和6月ASC0會議中國專家發言創歷史新高等標誌性事件,板塊年內漲幅領跑全球資本市場。Wind數據顯示,恆生醫療保健指數年內漲幅高達50.09%,不僅領漲港股板塊,而且遠遠跑贏同期A股醫藥生物(申萬一級)(6.65%)和滬深300 (-0.78%),板塊超額收益顯著。(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2025.01.01-2025.06.24)

爲方便投資者把握港股醫藥的投資機遇,華夏基金將於7月4日起發行華夏中證港股通醫療主題ETF(簡稱:港股通醫療 ETF,代碼:520510),該基金緊密跟蹤中證港股通醫療主題指數,通過嚴格篩選機制聚焦研發與服務賽道,覆蓋生物製品、醫療設備等全產業鏈,有望成爲投資者佈局港股醫藥黃金賽道的核心工具。

中證港股通醫療主題指數:全產業鏈覆蓋,把握醫藥增長紅利

隨着互聯互通機制深化,港股通已成爲內地資金配置全球資產的核心通道,其重要性日益凸顯。港股通醫療主題指數作爲港股通醫藥方向投資工具之一,覆蓋市值已創近年來新高達2.21萬億,指數表徵範圍大幅擴大,同時與A股醫藥生物(申萬一級)總市值比值已超35%。編制時,中證港股通醫療主題指數由港股上市企業作爲初始樣本,通過可投資性篩選、業務分類篩選,最終優選50家上市公司納入指數,較好保留了港股醫藥板塊、港股通龍頭等制度安排下的優秀上市公司。(數據來源:Wind,截止2025.6.17)

在行業分佈方面,中證港股通醫療主題指數聚焦研發與服務兩大核心領域,全面覆蓋港股特色行業。按申萬行業分類,生物製品、醫藥商業、醫療服務等多個常規方向權重佔比均超10%,互聯網藥店(19.3%)、化學制劑(10.7%)、醫療耗材(9.2%)等行業更具備A股稀缺性,爲投資者提供差異化選擇。特別是在醫藥產品研發相關的生物技術、醫療設備及用品、藥品等領域,該指數權重高達65.9%,醫療保健服務相關領域佔比33%,合計覆蓋醫藥產業鏈近99%,爲投資者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投資視角。(數據來源:Wind,華夏基金,截止2025.5.30)

個股選擇上,該指數覆蓋了主要行業龍頭。今年以來,受創新藥公司整體估值修復影響,港股醫療保健行業企業市值波動較大,成分權重向生物科技等方向均衡。截至2025年6月16日,指數前十大權重覆蓋生物科技、藥品零售、生命科學工具與服務、西藥、醫療保健等多個領域龍頭企業,聚集了藥物研發、醫療器械、醫療保健等多方向核心標的,未來仍有望進一步向核心醫藥企業集中,成爲佈局港股創新藥、創新器械、醫療保健的優質工具。(數據來源:華夏基金,Wind,2025.3.3)

隨着行業政策的持續利好和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港股通醫療主題指數成分股的盈利預期穩步增長。根據Wind一致盈利預期數據,該指數成分股在2025年至2027年期間的歸母淨利潤增速預計將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分別爲18.68%與17.11%,且指數預期盈利將達千億以上利潤,穩定性有望增強。從估值角度來看,當前港股醫藥板塊市盈率僅26倍,處於近五年1.15%的歷史低位。這種“低估值+高增長”的組合在歷史上往往對應顯著的估值修復機會。與此同時,港股通醫療主題指數展現出較好的彈性特徵,爲投資者提供了捕捉市場反彈機會的理想工具。隨着板塊盈利增長潛力的逐步釋放,該指數的投資價值將進一步凸顯。(數據來源:華夏基金,Wind一致盈利預期,指數早期標的數未達50只帶來數據誤差,由於部分新調入港股通醫療標的無分析師覆蓋,無一致盈利預期可能低估預期值,2025/2026/2027預期歸母淨利潤數據均爲一致預期淨利潤平均值,截至2025..06.16)

“ETF霸主”再發力,打造“國際範”ETF指數產品譜系

作爲境內唯一連續8年獲評 “被動投資金牛基金公司”,華夏基金在指數投資領域的實力毋庸置疑。截至2024年底,華夏基金權益指數規模達7479.2億元,穩居行業榜首,非貨幣ETF規模亦達6587億元,連續20年保持權益ETF規模行業第一。

在鞏固既有優勢的基礎上,華夏基金並未止步。2024年,華夏基金在指數業務方面精進提升,通過主動管理賦能產品創設,積極構建以投資者爲中心的“研究+服務+策略”指數投資能力體系,不僅提升了華夏基金在指數投資領域的專業能力,更爲其產品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以“樂高思維”打造指數投資新生態,構建了從中國到全球的豐富指數產品譜系,全面覆蓋核心寬基、熱點行業/主題、商品、境內外市場、策略指數等豐富類型,通過在指數產品的設計、運營、營銷、投顧等方面的綜合賦能,持續保持領先優勢。例如,華夏上證50ETF、華夏滬深300ETF等寬基ETF規模均超千億元,成爲機構投資者配置核心資產的重要工具。同時,2024年,華夏基金相繼發行了可選消費ETF、信息技術ETF、信創ETF、汽車零部件ETF、公用事業ETF和電網設備ETF等細分領域產品,進一步豐富了投資者的選擇。

風險提示: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指數歷史業績不預示基金產品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本資料不作爲任何法律文件,觀點僅供參考,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後,基金運營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與基金淨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投資者在投資本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和《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認識本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認真考慮本基金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並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瞭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並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本資料中推介的產品由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