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封閉山城締典範 展現壯觀社造力
「壯觀社區」打造聞名全臺的海洋老鷹嘉年華活動。圖爲大壯觀願景發展協會理事長蔡秋霖(前排左四)在嘉年華與社區居民及民衆合影。(蔡秋霖提供/徐佑升基隆傳真)
「壯觀社區」去年海洋老鷹嘉年華遊行的主題小花車「雞郎娶雞後」,透過自行車改造的母雞與身穿公雞服裝的居民,象徵鼓勵年輕人結婚生子,解決少子化的意象。(徐佑升攝)
早期壯觀社區居民將廢棄排油煙管結合雨傘組成的「傘龍」遊行,也可以看出居民對參與活動的熱愛。(徐佑升攝)
基隆市安樂區公所區長簡翊哲。(基隆市政府提供/徐佑升基隆傳真)
動員令─基隆市安樂區
「壯觀社區」位於基隆市安樂區樂利二街一帶,因社區地理位置相對封閉,且爲大型集合式住宅,內部屬於私人土地,也衍生道路、水溝、垃圾等問題,公部門難以主動介入,因此社區居民只好「自救」,從1996年最早發起的自救會,直到2004年成立「大壯觀願景發展協會」。在協會理事長蔡秋霖超過20年的投入下,讓壯觀社區走出基隆,不僅締造集合式住宅的社造典範,還打造了全臺知名的遊行活動「海洋老鷹嘉年華」。
內外交迫 居民組自救會
蔡秋霖表示,壯觀社區本來是一片丘陵地,佈滿相思樹與竹林,還有老鷹棲息。原本該地爲日據時期擔任「保正」的周姓人家所有,後因家產分配,將大部分土地轉賣給萬海航運集團作爲建地,並自1990年起陸續推出各期建案,才逐漸有目前看到的壯觀社區雛形。
壯觀社區以高度的社區向心力與成功的社區營造聞名基隆,但該社區發展並非一開始就如此順遂。蔡秋霖表示,在1995年第一期預售屋建設完成,住戶陸續搬入,但當時出現了市府未照都市計劃開發道路,以及地主不滿建商污水處理,竟用吊車搬水泥磚「擋路」等狀況,在「內外交迫」下居民組成自救會,要求市府強力執法,而這個公共參與過程,也成爲未來社區營造的起點。
引進社大 辦願景工作坊
2000年時,社區內「松竹梅區」的主委廖麗珠接觸基隆市社區大學的社區總體營造課程,認爲「社區營造」理念非常適合引入像「山城」一樣的壯觀社區,也能凝聚居民共識、解決問題。經由社區聯合會的主委及住戶同意,並與基隆社大協調,打破社大以往不在封閉型社區設立分部的限制,成立社大壯觀分部。
分部成立之初未獲公部門資源補助,各管委會提供上課場所、社大提供師資、建商協助補助員額不足的學費差額,社區陸續成立了園藝、陶藝、日文、拼布等課程,但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社區總體營造課程。
協會總幹事張琪玲說,起初社區先成立「大壯觀願景工作坊」,由高鬆根老師帶領來自各管委會主委、幹部及熱心住戶,從「人、文、地、景、產」做資源調查,再到其他示範社區參訪,討論設計能凝聚居民共識的活動,並出版社區季刊,報導社區活動與藝文議題。
文化再造 創意佳獲補助
工作坊的蓬勃發展,不僅獲得基隆市文化局「文化再造示範營造點」補助,參加當時文建會主辦的社區總體營造年會並獲得最佳創意設計獎,成果豐碩;2004年工作坊再成立「大壯觀願景發展協會」,延續至今也是整個壯觀社區社造的核心機構。
張琪玲強調,協會成立初期許多提出的補助計劃案未能入選,也讓協會成員反思初衷,從頭做起社區資源調查,並以繪本的形式出版了《壯觀物語》,內容是社區的「願景地圖」。其中包含了建立人力資料庫、耆老訪談、生態探查等,並輔以攝影、編輯等課程,再透過比賽、照片展、親子體驗營等活動,製作出一份包含壯觀人文、地景、歷史的複合式地圖,也透過這些過程凝聚共識,讓居民瞭解並認同社區,更讓計劃獲選贊助。
居民熱絡 參與互動多多
壯觀里長陳威竹表示,隨着協會與居民參與愈來愈熱絡,陸續成立了「二手物交換中心」,因養毛小孩的居民變多產生髒亂而成立了寵物俱樂部,舉辦寵物走秀趣味競賽、寵物教養課程,甚至最後闢建社區的寵物公園,乃至於後續再成立「共乘共購中心」等,皆是壯觀社區長期深耕社造的成果,也讓壯觀成爲基隆最優秀的社區營造範例。
動員令─基隆市安樂區
●人口:80,358人(至2024年4月底)
●土地面積:18.025平方公里
●古地名:基隆堡
●代表人物:盧秀燕(臺中市長)
●安樂區長簡翊哲的一句話:
強化爲民服務工作,以市民爲尊。走動式管理以貼近民意,適時解決問題,打造有愛無礙、幸福友善的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