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單增加帶動 陸出口導向型製造業重返擴張
受新訂單增加帶動,8月標普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0.5。(新華社)
受新訂單增加帶動,8月標普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0.5,高於前月的49.5,創下五個月最高水準,並重回榮枯線(50)上方,顯示以出口導向爲主的製造業已重返擴張區間。
此結果優於大陸官方數據,官方8月PMI爲49.4,雖較前月上升0.1個百分點,但仍連續五個月在榮枯線下。
大陸官方PMI主要針對大型國有企業,反映整體經濟趨勢,而標普PMI側重於中小型、民營和出口導向的企業,標普PMI更能反映市場活力與外部需求變化。
RatingDog創辦人姚煜稱,「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業正在推動經濟復甦,但這種反彈並不均衡。」他指,大陸內需疲弱、外部訂單或已透支,加上利潤復甦緩慢,改善能否持續,取決出口是否企穩及內需回升。
報告指,8月新出口業務萎縮速度較7月放緩,但整體新出口訂單仍連續第五個月下滑。路透稱,大陸出口商面臨假日出貨高峰,美國消費者選購聖誕樹及節日裝飾品時,可能面臨選擇減少與價格上升,因關稅迫使零售商縮減訂單。整體新訂單增長加快,爲3月來最快,帶動積壓訂單增加,未完成業務增速創六個月新高。製造商產能壓力加大,但在人員配置上仍保持謹慎,連續第五個月裁員。
成本方面,8月平均投入成本以2024年11月以來最快增長,但仍低於長期平均。部分企業提高出廠價格應對成本,但平均售價仍穩定,結束連續八個月降價。供應商交貨時間連第六個月延長,原因包括運輸延誤與物流瓶頸。
報告稱,製造業企業對未來一年產出前景依然樂觀,信心達自3月以來最高。企業預期經濟改善,並寄望擴張計劃推動未來12個月新增銷售。然而,經濟學家警示,大陸下半年經濟基本面或承壓,美國關稅影響、提前出貨後回落及房地產低迷,都可能拖累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