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會”召開 滬浙粵等地準備這麼幹

《科創板日報》2月5日訊(記者 黃修眉) 乙巳蛇年的首個工作日——今日(2月5日),全國多地舉行“新春第一會”,提出新一年發展目標。

科技產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不竭來源,科技創新在多地的新一年工作規劃中被視爲重中之重。

在“新春第一會”上,各地政府在支持科創的建設和發展上,有哪些重點和具體舉措?《科創板日報》記者進行了梳理。

上海:發佈優化營商環境8.0版行動方案

今日,上海召開“新春第一會”,併發布優化營商環境8.0版行動方案——《上海市聚焦提升企業感受 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提出5個方面58條任務舉措,其中提到,深化世界銀行對標改革。在金融服務上,鼓勵更多金融機構參與,推動更多企業開展環境信息披露。開展上海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探索建立以不動產、股權等作爲信託財產的登記及配套機制。

《行動方案》還提出了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的一系列舉措,例如,規範牟利性職業舉報。制訂管理辦法,強化部門協同,建立“黑名單”制度,有效遏制惡意濫用舉報權利的職業索賠行爲。

截至今年,上海“新春第一會”已開到第八年,相應出臺的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也更迭到第八個版本。

2023年,上海成爲代表中國參與世界銀行評估的唯一樣本城市。根據北大-武大聯合團隊發佈的《中國省份營商環境研究報告2023》,上海營商環境全國排名第一,是中國營商環境建設的標杆。

江蘇:找準“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建設目標定位

江蘇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建設推進會。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在會上表示,要把握國家戰略需要,立足全球座標系,找準“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建設所應達到的目標定位,協同發力、一抓到底,爲江蘇經濟發展贏得更大主動。

“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即“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三個“一”,分別有助於提升江蘇省在全球科技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提升江蘇省製造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提升江蘇省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江蘇省南通市2月5日召開的新型工業化暨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大會指出,要深入實施“淘汰落後、老舊更新、綠色轉型、產品提檔、佈局優化”五大行動,重塑傳統產業發展新優勢;聚焦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更大力度推進強鏈補鏈延鏈,持續提升新興產業貢獻度;瞄準未來產業發展重點領域精準施策,更好服務科研成果轉化、創新項目孵化,讓更多未來產業破局起勢。

江蘇省常州市2月5日召開的全市企業發展大會指出,希望廣大企業家統籌做好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佈局培育三篇文章,重點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合成生物、機器人、裝備製造、低空經濟、生命健康產業、文旅產業等,政企同心聚力同行,攜手奮力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常州答卷。

浙江: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浙江省“新春第一會”圍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展開。浙江省委書記王浩在該會上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關鍵之年,要始終聚焦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

王浩提到,要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在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取得新突破。

重點做好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改革發展、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兩篇大文章,一體推進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建設,建立“高校+平臺+企業+產業鏈”的結對合作機制;深入實施“415X”先進製造業集羣培育工程,推動工業穩進提質和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浙江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

廣東:集中發力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

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在今日(2月5日)舉行的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表示,要一手抓傳統產業、優勢產業的鞏固和優化,緊盯衣食住行生活必需、原料器件生產必備,實現成行成市、成鏈成羣、成名成品發展,把產業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實;一手抓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培育和壯大,緊盯科技前沿、產業“風口”、市場潮流,打造更多熱點、燃點、爆點,努力成爲新規則的重要創設者、新賽道的重要主導者。

黃坤明表示,人工智能正掀起產業變革,機器人時代逐步照進現實。廣東兼具機電技術和數智技術兩大優勢,要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下大決心、集中發力,構築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產業新支柱。

就在當天,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2025年行動計劃》,其中提到,廣東省將高標準建設省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引進和培育3-5家獨角獸企業、科技型領軍企業。

黃坤明還提到,要向“高”攀登,建好用好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深入實施“廣東強芯”、核心軟件攻關等重大專項,採取“大兵團”戰役式作戰模式,讓“超級平臺”產出“超級成果”,在戰略必爭領域並跑領跑。

黃坤明認爲,我們要主動作爲、前瞻佈局,全面優化升級產業體系,衝出中低端、搶佔制高點、致勝新賽道,以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托起一個勇立時代潮頭、不斷向新向上的新廣東。

安徽: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安徽省委書記樑言順在今日(2月5日)召開的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大會上表示,新時代新徵程上,安徽要加快打造“三地一區”,最大的變量就是創新,最關鍵的着力點就是新質生產力,必須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搶佔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樑言順提到,要推動高效能產業創新,紮實推進新興產業集羣發展工程、未來產業培育壯大工程,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着力構建體現安徽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要培育高質量經營主體,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實施製造業優質企業成長計劃,加強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要營造高水平創新生態,夯實人才智力支撐,用好金融源頭活水,暢通體制機制堵點,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

山東:建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機制

山東省委書記林武在在今日(2月5日)召開的全省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表示,創新是改革最本質的要求。

要加力推動科技創新,建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機制,用活用好省科創基金,聚焦科技前沿領域,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發揮好濟青煙等市的帶頭作用,更多爭取國家創新資源。

林武提到,要以標誌性改革創新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改革部署,紮實推進省委確定今年重點實施的92項改革任務,確保年內完成既定目標。工作中,要着重抓好多項重點改革。

其中,深化能源轉型改革,健全新能源供給體系、新能源消納體系、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體系,加快打造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示範區;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深化重組整合,完善內控體系,健全境外投資管理制度,健全企業評價體系,切實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遼寧:加快構建具有遼寧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遼寧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郝鵬在今日(2月5日)舉行的遼寧優化營商環境暨三年行動決勝之年動員大會上表示,打贏決勝戰、收官“十四五”,要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堅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兩手並重,持續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具有遼寧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郝鵬提出,要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強化法治建設、優化公共服務,讓各類經營主體在遼寧擁有獲得感、禮遇感和歸屬感;要深化“三企聯動”、“三資齊抓”,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支持民營企業轉方式、調結構、換動能、提能級;要更好發揮重要海陸門戶作用,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

重慶:持續做大做強“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羣體系

重慶市委書記袁家軍在今日(2月5日)召開的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推進大會上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謀劃之年,是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的關鍵之年。

重慶市要推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持續做大做強“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羣體系,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產業大腦”牽引“四鏈”融合、“四側”協同,部署實施“人工智能+”行動。

在城市治理方面,要全面增強數字重慶基本能力,顯著提升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多跨協同貫通實戰能力,率先構建中心城區“大綜合一體化”城市綜合治理新體制新機制,全面推進人工智能賦能超大城市治理。

江西:加快推進一批牽引性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

2月5日,江西召開省市縣三級一季度聯動開工暨2025年重大項目推進大會,位於江西省南昌縣小藍經開區的博世電驅動系統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該項目由全球第一大汽車技術供應商、世界500強企業博世與江鈴集團合作。該項目的落戶,填補了江西省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的空白。

當天全江西省同步開工設立的項目現場達81個。該省2025年重大項目建設主要圍繞綜合交通、能源、水利、新型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十大領域”,加快推進一批牽引性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

2025年,江西省級層面重點推進大中型建設項目4605個(均爲投資億元以上項目),比上年增加935個,增長25%;總投資3.37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000億元,增長3%;計劃年度完成投資1.2萬億元左右,比上年增加1800億元,增長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