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春第一會”密集召開,上海連續八年優化營商環境

2月5日,農曆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各地“新春第一會”如約而至,部署全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加油鼓氣、提振信心,吹響全力拼經濟的衝鋒號。

上海、遼寧等地着力優化營商環境,山東、安徽等地聚焦科技創新、深化改革,湖北則發力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經濟第一大省廣東連續三年謀劃高質量發展。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第一財經分析,“新春第一會”往往具有“風向標”意義,不僅是工作動員令,更是奏響新一年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集結號,宣示“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要衝刺”的堅定決心,更能激勵廣大幹部羣衆爭分奪秒、真抓實幹,奮力實現“開門紅”。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5日,上海召開全市營商環境大會併發布上海優化營商環境8.0行動方案,在深化世界銀行對標改革、優化爲企整體服務、優化涉企監管檢查等五個方面安排共58條任務舉措。

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在會上強調,進一步深化對優化營商環境的認識,準確把握好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實踐要求,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不斷提高政策服務的整體性、清晰性、便利性,一以貫之推動優化營商環境取得新進展,助力企業在滬實現更好發展。

陳吉寧指出,優化營商環境,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促進市場平等准入、要素公平獲取、權益依法保護、辦事高效便捷,維護好中小企業合法利益,創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堅持依法律、按規定辦事,政策法規要清晰穩定可執行,經營主體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職能部門依法監管履責、保障公共利益和企業利益。

自2018年開始,在歲末年初召開全市大會,討論新一年優化營商環境方向,已經成爲上海經濟建設的重要傳統。在過去七年裡,上海優化營商環境已頒佈1101項任務舉措。今年行動方案名爲《上海市聚焦提升企業感受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提升企業感受”首次被放在大標題中。

力求解決政策“不好找”“看不懂”“不好申”“不要用”等問題,上海今年方案明確指出,落實涉企政策制定充分聽取經營主體和商協會意見的工作要求,普惠性政策聽取意見原則上中小企業比例不低於50%。提高政策易讀性,新出臺的惠企政策文本力求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直奔主題。

上海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汪仲啓表示,過去政府營商環境建設更關注世行標準和規模以上企業,現在則更加強調“優化爲企整體服務”和“夯實營商基層基礎”,這說明上海營商環境建設正更加立體、全面、系統。

同日,遼寧省也召開了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暨三年行動決勝之年動員大會,提出“讓各類經營主體在遼寧擁有獲得感、禮遇感和歸屬感”。

遼寧省明確,要堅持把公平公正、高效服務作爲改善營商環境的基礎條件,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的關係,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健全信用體系,維護公平公正市場環境,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切實爲企業添動力、爲市場增活力。要堅持把創新生態、產業生態作爲改善營商環境的基本支撐,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環境,着力延鏈補鏈強鏈,強化要素保障,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廣東連續三年“新春第一會”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而今年的話題更聚焦於“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2024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達14.16萬億元,3.5%的經濟增速與年初設定的5%預期差距較大。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依賴傳統經濟發展路徑已經難以激發有效需求,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到了結構化調整的關鍵路口。

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會上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的產業版圖,能否建成具有21世紀時代特徵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決定了能否在未來發展和激烈的國際競爭當中贏得戰略主動。廣東作爲全國第一經濟大省,更要在推進產業體系現代化上先行先試、作出示範、勇挑大樑,以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托起一個具有雄厚實力、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無窮魅力的新廣東。

廣東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探索中,喜新不厭舊,以新改造舊。在產業發展上堅持“先立後破”,爲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充足的改造空間。黃坤明強調,要“一手抓傳統產業、優勢產業的鞏固和優化”,“一手抓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培育和壯大”。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的背景下,科技創新已成爲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以科技創新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培育新質生產力,也成爲各地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

5日上午,安徽連續四年召開“新春第一會”,今年的主題是“聚焦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與去年側重於改善營商環境、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的主題有所不同,但落點都是推動高質量發展。

安徽2024年經濟總量邁上5萬億元臺階,提出了下一步“三個往前趕”的發展目標——推動經濟總量在全國往前趕、經濟增速在長三角往前趕、各省轄市經濟總量在全國往前趕。

如何實現“三個往前趕”?關鍵要靠科技創新。安徽省明確,錨定打造“三地一區”(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戰略定位,發揮多重國家發展戰略疊加優勢,積極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等重大機遇,樹立領跑意識,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安徽將聚焦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生命科學、先進材料、未來網絡等7個重點領域和第三代半導體、先進裝備製造、區塊鏈、元宇宙等N個兼顧發展領域,堅持動態調整、滾動培育,實施“7+N”未來產業培育工程,完善“源頭創新—技術轉化—產品開發—場景應用—產業化—產業集羣”的培育鏈路,着力打造創新引領、自主可控、競爭力強的未來產業體系。

全面深化改革持續落地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誌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300多項改革舉措,將在2025年加快推出。

5日上午,山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大會,動員全省上下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樑”使命擔當。相比2024年“新春第一會”聚焦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大開放、大招商,山東今年的工作重點有較大轉變。

2025年山東將着重抓好10項重點改革任務,包括深化融資平臺和城投公司轉型改革、深化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改革、深化能源轉型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深化濟青都市圈協同聯動改革、深化城鄉融合機制改革、深化制度型開放改革、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深化營商環境改革。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團隊首席分析師楊暢認爲,其中第一項爲“深化融資平臺和城投公司轉型改革,剝離政府融資功能,分類推進市場化運作,深化企業內部管理改革”,上述改革措施有利於進一步明確地方融資平臺的根本定位,是構建防範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城投公司從城市融資建設主體轉型爲城市運營和服務主體、從城市服務商轉型爲產業投資運營商的步伐有望加快。

此外,在第九項重點改革任務“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中,明確提出“推進土地要素高效協同、資本要素多元供給、技術要素加快轉化、數據要素創新利用,推動要素配置效率最優化、效益最大化”。楊暢認爲,其中“數據要素創新利用”是一大亮點。前期通過加快優化制度供給,已經爲數據要素髮揮活力奠定了基礎,後續通過如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以及高質量數據集等建設,有利於進一步釋放數據要素的活力,創造增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