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業佔據“半壁江山” 海爾生物將逆勢突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坪

低溫存儲產業持續承壓。

近日,海爾生物發佈了2025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爲11.96億元,同比下降2.27%;歸母淨利潤爲1.43億元,同比下降39.09%。

對於業績下滑,海爾生物表示,主要系外部環境、新建產能爬坡和公司主動中長期戰略投入等因素綜合影響。不過,相比去年下半年,今年上半年,海爾生物的低溫存儲已經走出底部,收入環比上漲16.73%。

在8月27日的電話會議上,海爾生物CFO莫瑞娟坦言:“公司的低溫存儲產業,由於疫情之後,市場一直處於常態化迴歸的過程,收入有所下滑,但是公司仍然在持續深化網絡佈局,擴大整體用戶覆蓋,加速整個市場的推廣和佔位。根據目前的在手訂單來看,預計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公司的國內市場收入會持續呈現向上的趨勢。”

與此同時,爲了抵禦低溫存儲的下行趨勢,海爾生物加大了對包括智慧用藥、血液技術、實驗室解決方案等在內的新產業佈局。據莫瑞娟介紹,上半年智慧用藥板塊、血液技術產業都大幅地跑贏了行業,實驗室解決方案產業的一些核心產品,在整個國產品牌的市場佔有率中也在持續提升。

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海爾生物的新產業收入佔比從2023年的38%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7%,同比提升7.27個百分點。

新產業佔比近半

事實上,由於國內低溫存儲行業持續承壓,海爾生物一直在探索發展的新增長極。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基於所處行業“大市場、小細分、多產品、多應用”的特點,2020年至今,海爾生物先後收購了血液採集和分離裝備企業重慶三大(現更名海爾血技)、航空溫控企業鴻鵠航空、免疫規劃信息化龍頭金衛信、實驗室塑料耗材企業蘇州康盛、智慧藥房企業厚宏科技和分析儀器企業上海元析儀器。

上述企業被共同納入了海爾生物的新產業板塊,涵蓋智慧用藥、血液技術、實驗室解決方案三大板塊,公司試圖通過這些新產業的場景拓展、生態佈局等打開業績增長天花板。

“從海爾生物過去的併購來看的話,我們基本上是每一到兩年一次甚至多次併購,未來公司投資併購的力度一定不會減弱,尤其是在生命科學領域,以外延併購快速切入新賽道,以投資整合逐步提升整體競爭力,最終打造覆蓋多場景的平臺型企業,是公司中長期發展的關鍵所在。”海爾生物董事會秘書黃豔莉表示。

據測算,2025年上半年,海爾生物新產業收入合計5.62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爲47%,持續逼近低溫存儲業務的營收。

據國內各主要招標網公開數據和第三方招標數據統計,海爾生物血漿採集方案市佔率超過50%,自動化用藥市場份額躋身行業前三,科研儀器國內市場佔有率繼續突破,其中總有機碳分析儀和紫外分光光度計分列國產品牌第一、第二,離心繫列上半年份額躋身行業品牌前十,6月生物安全櫃躍升至全國第一、培養系列保持國產第一份額。

出海加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塑造新產業板塊,海爾生物還在通過“出海”探索更大的市場空間。

據瞭解,海爾生物採取了“一國一策”的本地化策略,目前公司產品已經覆蓋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半年新增了日本、巴西等5個本地化平臺,在英國、美國、新加坡、阿聯酋等17個國家搭建運營體系。

根據中報,今年上半年,海爾生物海外市場實現收入4.27億元,同比增長30.17%。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增長56.67%,第二季度的收入規模與增速均創2023年以來單季新高。目前,海爾生物的超低溫保存箱、藥品恆溫箱、太陽能疫苗冷藏箱等3大產線在25個國家實現份額領跑,歐洲、亞太等區域保持高雙位數增長。

“從核心的低溫存儲產品來看,海外市場全年仍然可以保持高增長的態勢。”莫瑞娟說道。

記者還了解到,海爾生物正基於低溫存儲設備出海經驗,持續推動智慧用藥、實驗室方案等新產業業務的出海。

據海爾生物智慧用藥板塊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其在海外市場主要實行“區域定製化”等戰略。首先從東南亞開始,再進入中東,未來再向東西歐拓展,“在東南亞、中東,我們實行的是自上而下、高舉高打和切入當地樣板明星醫院的雙行策略。目前已取得階段性的進展,比如我們已和泰國第二大私立醫院集團RAM醫療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這還將帶動整個海爾全系列產品的切入,包括海爾生物的醫療產品、盈康一生的產品以及海爾集團的產品等。”

此外,海爾生物的智慧疫苗解決方案也已經落地在阿塞拜疆的醫療機構;海爾血技的採漿耗材已經獲得了歐盟的MDR認證,採漿機有望在今年的三季度末獲得MDR認證。

海爾生物認爲,未來,隨着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加速,以及智慧用藥、實驗室方案的出海推進,海外市場將進一步打開第二增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