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汐止翠湖保育多年 守住臺北盆地臺灣細鯿最後天然棲地

新北市汐止區翠湖生態覆育工程執行多年,已見成效,新北市議員張錦豪建議金龍湖跟進。記者邱瑞傑/攝影

新北市議員張錦豪與生態學者合作,推動保護汐止翠湖生態多年,保護臺灣細鯿在原生棲地繁衍。張錦豪今指翠湖保育有成,金龍湖應跟進。農業局表示,今年持續補助移除翠湖外來魚種,金龍湖則屬農田水利署所有,會請中央參考學者提出的恢復水域生態方案。

張錦豪說,保護汐止翠湖方案執行多年,經專家調查當地生態已有不錯成果。翠湖是臺灣細鯿在新北的最後天然棲地,近年透過持續移除吳郭魚、錦鯉等外來種,已穩定局部生態環境,讓臺灣細鯿族羣逐步恢復。

實際投入翠湖生態覆育多年,中華民國生態保育協會生態講師左承偉表示, 1970年代臺灣細鯿分佈在碧湖、大湖、金龍湖、翠湖,但陸續因都市化及湖岸水泥化滅絕,如今僅剩下翠湖,成爲臺北盆地最後的天然棲地。

左承偉建議市府,覆育翠湖生態除持續續移除外來魚種,原生水生植物覆育也很重要。他建議分區移除野薑花、李氏禾,翠湖沙包壩修復應分階段,逐步堆疊沙包壩,一來有利移除外來魚種,同時不會因爲水位驟升,淹死水生植物。

張錦豪表示,翠湖保育工作已見初步成效,市府今年接續執行保育計劃,他表示肯定與感謝。汐止的另一個湖泊金龍湖,水域更大,現在以景觀休憩爲主,但也有生態危機,希望能跟進覆育。

農業局表示,啓動翠湖外來種魚類移除計劃以來,至去113年底已移除尼羅吳郭魚、吉利吳郭魚、錦鯉、朱文錦、食蚊魚共3045只、吉利吳郭魚魚苗1060只。同時也進行移除湖岸李氏禾、野薑花,減少移除時外來魚類躲藏空間。

去年在翠湖進行6次生態調查,平均每次可調查到18.8只臺灣細鯿。農業局爲了增加臺灣細鯿可利用棲地,今年也會進行圓葉節節菜等水生植物覆育,並修築下游沙包壩。

金龍湖部分,農業局依據海洋大學教授陳義雄指供的資訊,指目前金龍湖生態面臨的問題同爲外來種入侵,若要接續翠湖經驗,覆育作業必須因地制宜。

陳義雄認爲,爲了保留原生魚類種源,公部門和學界需要緊密合作,由公部門提供可作安置覆育的封閉水域棲地,學界提供養殖覆育及新生子代增殖專業,讓族羣穩定成長之後再野放回翠湖、金龍湖等開放水域棲地。

農業局說,外來種移除和原生種覆育雙管齊下,估計至少需要3、4年實體整治,才能逐步恢復生機。金龍湖屬農田水利署所有,市府將建議農田水利署參考學者提出的方案,讓金龍湖恢復水域生態多樣性。

新北市汐止區翠湖生態覆育工程執行多年,圖爲利用防水布加上沙包構築沙包壩。圖/張錦豪提供

新北市汐止區翠湖生態覆育工程執行多年,已見成效,新北市議員張錦豪建議金龍湖跟進。記者邱瑞傑/攝影

新北市汐止區翠湖生態覆育工程執行多年,圖爲翠湖的臺灣細鯿,已見較小個體的新繁殖世代。圖/張錦豪提供

新北市汐止區翠湖生態覆育工程執行多年,圖爲利用刺網捕捉外來魚種。圖/張錦豪提供

新北市汐止區翠湖生態覆育工程執行多年,圖爲覆育原生水生植物栽種荸薺。圖/張錦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