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汐止翠湖原生種消失 先修復攔砂壩、恢復生態
爲了維持翠湖的生態環境,新北市議員張錦豪邀請相關單位會勘。 圖/觀天下有線電視提供
新北市汐止翠湖環境悠靜,吸引許多民衆運動休閒,不過這幾年因爲淤積嚴重,湖面越來越小,另外列爲保育類動物的臺灣細鯿,一度因爲外來種魚類入侵消失,原生種植物也一樣,所以保育協會人員在覆育的同時,也希望公部門協助,所以,今(5)日新北市議員張錦豪就召集相關單位人員現場會勘,討論覆育翠湖生態。
要到翠湖,一行人從登山口沿着小路踏上步道直走,四周都有綠樹遮蔭,讓人感覺舒適,不但外地人經常來,更是在地人的後花園,尤其最近油桐花開,飄起五月雪,吸引更多人來爬山賞花,只是翠湖現在除了湖變小,生態也受到嚴重衝擊,湖中獨有的臺灣原生種臺灣細鯿一度消失,臺灣少數能見的原生種植物黃花狸藻已經都看不見了,讓保育人員很憂心,這幾年也積極在做覆育工作。
中華民國自然保育協會左承偉指出,翠湖的生態意義價值在於是整個大臺北地區臺灣細鯿最後一個天然棲地,過去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這裡放錦鯉、放吳郭魚之類的,把原來原生類的水藻,像翠湖這裡很重要的黃花狸藻是最快消失的,後來也有很多原生水藻都沒了,經過三年的努力覆育,現在已經可以看到很多原生的水生植物慢慢出來,包括蛙類,在三年多前是聽不到蛙叫聲,尤其臺灣細鯿是三級保育類,是翠湖覆育生態的核心,所以希望市政府能夠多關心翠湖。
新北市議員張錦豪提到,翠湖是很多民衆來登山休閒的地方,同時也是一個天然生態的自然形成的湖泊,因爲這幾年湖裡有許多外來種,在多年前就已經有跟市政府協助,請專家學者進來翠湖調查,並且把一些大型的錦鯉、吳郭魚、外來品種的烏龜,先進行移除,保留這裡的原生種,像是臺灣細鯿,現在覆育有成效,看的到臺灣細鯿躲在水草裡,這麼天然的湖泊希望能維持它的水量、生態穩定,水的深度也能維持住。
張錦豪表示,如何維持原始天然狀態,目前周邊有許多的野薑花,但是因爲太靠近湖泊會吸收很多水份蒸發掉,水越來越少造成陸化,今天會勘討論將外來種的野薑花清除或是移到離湖泊遠一點的地方,一步一步來,先將上游的水源確認後,導引下來翠湖,再導到另一區,讓翠湖生態恢復到原始狀態,今天找了農業局跟觀光局一起來,除了生態以外,還有告示牌、導引牌的清洗以及整個登山步道有損壞的,進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