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推高齡行人友善區 事故降2成、年底再增2處

新北已設置3處高齡行人友善示範區,經統計周邊事故件數減少26%。此爲中和四號公園周邊示範區。圖/新北市交通局提供

新北市推動高齡行人友善區,透過降速與號誌改善打造安全步行環境。新北市近80萬名長者,目前新北共設置3處行人及高齡者友善示範區。經統計周邊事故件數減少26%,今年底前預計再於板橋第一運動場與永和仁愛公園周邊增設2處,持續擴大安全通行範圍。

交通局說明,前年於中和四號公園周邊啓用首處示範區,去年再於新莊體育園區及林口吉祥公園陸續完成,共設置3處行人及高齡者友善示範區,統計顯示周邊事故減少26%。友善示範區主要作法包括全面降速至30公里、增設螢光底「當心行人」標誌、寬化及綠底化行穿線、行人早開與專用時相設計,並將機車退出騎樓,營造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未來將整合推動「高齡友善區」與「行人友善區」,統一設計與管理,打造兼顧長者與行人的安全通行網絡。

交通局補充,過去國土署並未將「行人友善區」列入分類,今年內政部才正式建立標準,讓地方政府得以依據規範推動規畫。未來市府將整合推動「高齡友善區」與「行人友善區」,統一設計與管理,持續優化人行環境,打造安全、順暢的步行城市。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教授鄭永祥指出,行人友善區的推動應以「點、線、面」方式擴散,透過觀察各區成效,挑選最有效的措施擴大應用至其他地區。他強調,在車流量大或街區狹小的地段,應優先考量「以人爲主」的交通設計,外推人行道、壓縮車道並鼓勵大衆運輸使用,讓街道更安全宜行。

上班族李小姐則說,希望行人友善區能擴大至捷運站與市場周邊,「像早上市場口常塞滿車、機車亂停,行人根本走不動。」她認爲若能從學校、公園一路串連至生活熱區,形成完整步行廊帶,才能讓人願意多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