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臺中 明年舉債空間增24億

財政部公佈2026年度六都1年以上公共債務餘額(長債)上限比率。(本報資料照片)

財政部公佈2026年度六都1年以上公共債務餘額(長債)上限比率,根據估算,臺北市最高,舉債上限達5661億元,臺南市最少,約1799億元,六都中,高雄市舉債空間約減少48億元,新北市、臺中市各增加約24億元。

財政部公佈明年六都1年以上公共債務餘額(長債)上限比率,估算臺北市舉債上限約5661億元、高雄市3766億元、新北市2663億元、臺中市2327億元、桃園市2135億元,最少的臺南市約1799億元。

《公債法》第5條規定,直轄市整體舉債不可超過前3年度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平均數的7.65%,而各直轄市的舉債比率則依據第5條第2項辦理。

根據財政部公佈設算結果,2026年度臺北市舉債上限維持2.36%、高雄市爲1.57%,較前一年度減少0.02個百分點,以目前3年GDP平均數爲23兆9890億元計算,舉債空間約減少48億元;新北市則爲1.11%,增加約0.01個百分點,舉債空間增加約24億元;臺中市爲0.96%,也增加約0.01個百分點,約24億元;至於桃園市爲0.89%,臺南市則是維持0.75%。

財政部至4月底的資料顯示,目前臺北市的債務餘額729億元、高雄市有2292億元、新北市939億元、臺中800億元、臺南市394億元、桃園市311億元,距離舉債上限仍有段距離。

惟六都或各直轄市的舉債額度,會依據經濟成長而擴增外,另直轄市政府更努力增加自籌財源,降低對中央政府統籌款、補助款等依賴,有機會可以衝高舉債上限,就財政部所計算,六都的自籌比率權數皆有增加、降低對中央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