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十三行博物館聯手文生窯 「人面陶罐茶濾杯」重現千年匠藝
▲十三行博物館與臺灣工藝之家「文生窯」聯手推出「人面陶罐茶濾杯」。(圖/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提供,下同)
記者郭世賢/新北報導
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與臺灣工藝之家「文生窯」攜手合作,以館內鎮館之寶「人面陶罐」爲靈感,推出全新文創商品「人面陶罐茶濾杯」。這款茶濾杯不僅融合了千年考古美學與現代專利技術,更將鶯歌陶藝二十四代傳承的匠藝精髓,轉化爲日常品茗的溫暖儀式。透過這件作品,彷彿將史前匠人的手溫與現代陶藝家的巧思融爲一體,讓史前文物在當代生活中重新綻放生命力。
「文生窯」創辦人吳明儀老師,不僅傳承了無形文化資產「車做」製陶技藝,更不斷追求創新與突破,爲傳統工藝注入新活力。此次合作的靈感來源「人面陶罐」,是十三行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出土文物之一,距今約1800至500年曆史。其獨特的人面造型與精湛工藝,充分展現史前居民的創造力與藝術價值。
二十年前,吳明儀就曾爲十三行博物館開發人面陶罐文創品,如今再次攜手合作,他感性地表示,「當年復刻古物是對技藝的考驗,而如今將它轉化爲生活器物,纔是真正的文化延續。」這份對文化傳承的執着與熱愛,正是他全心投入此次創作的初心。
▲「文生窯」創辦人吳明儀老師將史前古物轉化生活器物,延續文化記憶。
「人面陶罐茶濾杯」的設計哲學體現了「器以載道」的東方智慧。吳明儀以「不爭第一,只求唯一」的匠人精神,耗時二十年建立茶湯萃取數據庫,並透過獨特構造讓水流均勻滲透,使每個人都能輕鬆運用手衝方式釋放茶菁精華,沖泡出穩定的茶韻。此外,這款茶濾杯還傳遞了環保永續理念,推廣使用原葉茶取代茶包,減少環境污染,並搭配可生物分解的蜂巢紙包裝,讓消費者在品味茶香的同時,也能爲地球盡一份心力。
吳明儀表示,這件作品希望能讓忙碌的現代人,在生活中找到一杯好茶的寧靜時刻。陶土孔隙中保留的土地芬芳,讓每一滴茶湯都成爲「慢生活」的溫柔提醒,引領人們在繁忙中感受片刻的靜謐與美好。
十三行博物館羅珮瑄館長表示,博物館不只是保存過去,更要創造當代對話,十三行致力讓歷史不再封存於展櫃,而是化作觸手可及的生活詩篇。透過這次的跨界合作,期待開啓大衆對文化資產的嶄新想像,讓珍貴的文化記憶,在每一次的品茗中延續傳承。「人面陶罐茶濾杯」即日起於十三行博物館文創商店限量展售,邀您將這份淬鍊千年的工藝溫度,帶進日常生活的每個晨昏。更多資訊請至「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官網或臉書「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粉專查詢。
▲吳明儀老師耗時二十年建立茶湯萃取數據庫,人人皆能輕鬆衝出完美茶湯。
▲「人面陶罐茶濾杯」讓現代人在生活中找到一杯好茶的寧靜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