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湳仔溝整治有成 變身生態廊道
新北市昨舉辦「世界河川日:重回湳仔溝」活動,市長侯友宜(後排左四)與市民見證河川復甦成果。記者張策/攝影
曾被居民形容爲「黑龍江」的新北市湳仔溝,如今搖身一變成爲都市裡的生態廊道,市長侯友宜昨與市民一同見證河川復甦的成果。他指出,湳仔溝整治不僅讓惡臭遠離,也讓生態迴歸,「這是一場從掩鼻到微笑的城市轉身」。
侯友宜表示,湳仔溝整治象徵新北水環境改造的關鍵成果,經多年努力,如今魚羣迴游、翠鳥俯衝、花嘴鴨、烏魚等多樣生物重現,生態物種累計達304種。另污水下水道接管率已達82%,預計明年可達85%,累計接管戶數逾125萬戶。
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湳仔溝整治結合防洪與生態雙重功能,設置污水截流專管每日減少4萬CMD污水排放,並利用礫間淨化系統處理1.2萬CMD污水。透過底泥固化與生態覆育,湳仔溝已成爲板橋最具代表性的都市綠帶。
市議員黃淑君表示,湳仔溝整治後確實進步許多,但仍須定期清淤。公館溝沿線溝壁破損、部分支線截流未完善,尤其菜市場及攤商的生活廢水仍直接排入公館溝,「這是湳仔溝覆育後最大的挑戰」,呼籲加強節流工程監測與市場排水改善,從源頭防堵污染。
市議員林國春指出,湳仔溝最大問題在於「偷排廢水」仍未根除,湳雅夜市及魚肉市場內攤商仍習慣將洗菜、清潔廢水直接排入公館溝,最終流進湳仔溝,民衆習慣沒改變,花再多錢整治也是徒勞。
水利局迴應,湳仔溝兩側已有污水截流設施,尚未接管的生活污水,則排入截流管後流入污水系統處理,並不會排入湳仔溝。現階段河道並無淤積或污水流入情形,會持續依現場狀況進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