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黑龍江」活起來!水利局妙手整治 瓦磘溝、水湳溝重現生機

板橋湳仔溝於大觀橋河段打造蜿蜒河道,營造自然景觀,成功翻轉髒臭惡名。(圖/新北市水利局)

新北市「四大黑龍江」昔日臭名遠播,水利局推動水安全、水清淨、水育樂、水滲透、水生態、水文化「六水治理策略」,從截污、接管污水,到引進清水、用自然工法修復溪流,經6年整治及生態覆育,如今蘆洲鴨母港溝、板橋楠仔溝、中和瓦磘溝及中和藤寮坑溝環境復原,讓河川「活」起來,真正實現「我家門前有小河」的美好願景。

侯友宜指出,一個真正有幸福感的城市,是走在溪邊的時候,不再掩鼻走過,而是可以停下腳步,看到魚蝦蟹在水中悠遊,聽到孩子的笑聲在河岸邊響起,是人與河川的關係重建連結。

中和藤寮坑溝是全臺第一個把三面光水泥溝渠改造成都市近自然河川的案例。(圖/新北市水利局)

侯友宜說,板橋湳仔溝、蘆洲鴨母港溝、中永和瓦磘溝、中和藤寮坑溝及泰山大窠坑溪,每一條河都因地制宜找出關鍵問題,截污、接管、礫間處理、引入清水,再以近自然工法讓河川環境復原,讓河川生命力慢慢回來。

新北市水利局長宋德仁28日上午市政會議中,以「城市的改變,從溪邊的微笑開始」爲題,做專題簡報,從侯友宜上任新北市長以來至今,水利局推動「六水治理策略」,以板橋湳仔溝爲例,加速污水接管與截流,建設礫間處理場,注入清水後,再透過植生與固牀工法打造自然景觀。

宋德仁指出,如今湳仔溝水質改善,生態覆育,298種物種再現生機,曾經惡名昭彰,如今母親之河回來了,成爲板橋人的驕傲。蘆洲鴨母港溝昔日有四大黑龍江之稱,透過河道施作子溝、渠底固化,並增設抽水機組加速排水流速、上游SBR處理場提供乾淨水源,白鷺鷥飛回來了,「鷺洲」不再只是地名,而是真實上演的自然生態劇場。

中永和瓦磘溝30多年無法解決髒臭沉痾,2年內完成不發臭的目標,呈現綠意盎然的河道美。(圖/新北市水利局)

瓦磘溝困擾中永和超過30年,臭味不斷,透過污水接管、礫間處理、清水引入,並由環保局查緝排放源,短短2年內惡臭消失,並且回覆了115生態物種,包含翠鳥出現,象徵水質大幅改善。藤寮坑溝一、二期是全臺首個將三面光水泥溝渠改造成都市近自然河川的案例,現有91種物種棲息,紅冠水雞一家成了焦點,也成爲環境教育的活教材。

宋德仁說,泰山大窠坑溪是以曝氣、丁壩營造自然淤積,打造豐富的水域生態,河道旁的鋼構棧道與公園步道串連,成爲居民的休憩天堂,也榮獲全國水環境大賞,更是全臺水利單位觀摩學習的標竿。

水利局重建碧潭堰,興建132公尺的魚道,成功打通中斷46年的新店溪生態廊道。魚蝦蟹順流而上,36種原生魚類利用魚道回到上游。未來將以碧潭堰爲核心,推動新店溪成爲無圍牆水漾博物館,並透過水漾學堂的開課,讓民衆感受生態友善環境的豐碩成果。

水利局長宋德仁28日上午市政會議中,以「城市的改變,從溪邊的微笑開始」爲題,做專題簡報。(圖/新北市水利局)

宋德仁補充,未來還有蘆洲水湳溝、新莊潭底溝、土城公館溝及板橋公館溝,以及貴子坑溪河川環境營造計劃,正着手改善水質及河廊營造。另借由與新加坡國際論壇雙向交流,把新北的整治經驗放到國際舞臺,也把世界的先進理念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