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捷運增額容積縮水 少32站

新北市政府擘劃「八線並進」願景,未來境內捷運將有189公里、171座車站。(高鈞麟攝)

新北市政府爲推動捷運同時帶動區域發展,逐年劃設可供申請增額容積的大衆運輸場站。審計處報告指出,截至2024年底,實際公告可供申請增額容積場站56站,與原規畫88站,減少32站,延滯捷運建設債務償還期程,增加利息支出。捷運局說明,將考量都市環境容受力,循序漸進檢討增額容積適用範圍。

新北捷運2018年12月推動迄今,已完成淡海輕軌、安坑輕軌及環狀線3條通車路線,捷運三鶯線明年即將通車,未來新北捷運「八線並進」達到189公里、171座車站,密度超過東京與首爾。

審計處報告指出,新北市府逐年劃設可供申請增額容積的大衆運輸場站,並訂定都市更新基金分配原則等規定,將捷運場站周邊的都市計劃變更回饋金、都市更新案捐贈基金及增額容積案件等土地開發效益,挹注軌道建設發展基金,作爲捷運建設經費及償還債務的財源。

審計處表示,截至2024年底止,新北市實際公告可供申請增額容積場站56站,與行政院已覈定新北市境內各捷運路網綜合規畫報告列載,預計推動增額容積場站88站比較,減少32站,不利達成綜合規畫報告所列土地開發效益目標,進而延滯捷運建設債務償還期程,增加利息支出。

針對審計處點出的缺失,捷運局說明,已函請城鄉局增加公告新北市可供申請增額容積場站,城鄉局將針對開發效益較高的熱點地區與整體開發區,研擬增加推動增額容積實施場站共9站,日後將考量都市環境容受力,循序漸進檢討增額容積適用範圍。

議員黃心華表示,新北市推動TOD政策已有多年,實際公告場站數量低於中央覈定目標,顯示政策執行效益未達預期,仍需再強化;增額容積站點不足,連帶影響軌道建設財源。市府除「逐案檢討」之外,也應訂出明確時程與財務效益目標,讓TOD不再淪爲紙上規畫,而能真正支撐公共建設與財政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