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城市永續拼圖再擴大 公辦都更展現增值、友善、永續三大效益
新北市財政局今在市政會議進行專案報告。記者張策/攝影
新北市財政局今在市政會議進行專案報告,強調透過公辦都更、市有資產活化,推動增值、友善、永續三大方向,提升市產效益,兼顧居民需求與歷史文化保存。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公辦都更不只拆舊換新,而是「有限資源化成無限可能」。
財政局指出,近年推動33案公辦都更,創造144億元效益,並回饋19處警消廳舍與職務宿舍,以及18處幼兒園、公託、託老及圖書館等公益設施,相當於節省139億元的興建成本。除滿足在地需求,也新增社會住宅、青職基地、文化空間與停車場等多元服務。
具體案例包括樹林東昇圖書館、活動中心、新莊文德派出所與三重光興消防分隊,皆透過更新方案同步改善,讓市有建物重獲新生,進一步帶動周邊城市發展。
在新莊文德案中,市府首度將歷史建築武德殿納入公辦都更,透過招商、審議到施工階段皆規畫保存方案,並克服「老樹與古蹟盤根錯節」的難題,完整保留珍貴茄冬樹與廟街文化紋理,讓新莊百年風貌在翻新中重現。
樹林東昇案則強調民衆參與,市府多次訪談居民,將圖書館、托老中心等設施設計納入性別友善與智慧科技元素,並規劃閱讀基金,延伸社區公共服務。財政局表示,這樣的友善設計有助於打造全齡共融環境。
侯友宜強調,公辦都更除了創造財務效益與公益空間,更在永續與友善上展現價值。「透過都更,我們不僅能提供停車場、托育、託老等設施,更能保存文化歷史,營造更方便、宜居的空間,讓新北市成爲真正安居樂業的城市。」
他指出,新北將持續推動新案與既有案同步推進,預計115年前後將有多處社宅、學校及社區設施相繼開工或完工,爲城市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