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財劃法爭議 竹縣議員批中央「推卸責任無助解決問題」

新竹縣議員邱靖雅直言,修法方向是正確的,至於細節有誤,應立即檢討調整,瑕不掩瑜。而非轉換觀念,又再次造成政治紛擾。圖/取自邱靖雅臉書

藍、白通過的財劃法修正陷入爭議,分配公式中的分母文字出現條文錯誤,導致300多億統籌款無法分配。對此,新竹縣議員邱靖雅直言,修法方向是正確的,至於細節有誤,應立即檢討調整,瑕不掩瑜。而非轉換觀念,又再次造成政治紛擾。

邱靖雅表示,財劃法修法議題爭議再起,外界批評該法已逾20年未修正,財政部早在10多年前便提出修法建議,卻在民進黨執政後遲無動作。總統賴清德過去在臺南市長任內及擔任行政院長時,也曾公開批評財劃法不公,呼籲修法,然而財政部遲未行動。

針對近期紛爭,財政部將責任歸因於立法院立法倉促,導致事權與比例計算未臻完善,留下近3百億元未分配。她批評,財政部至今未提出自己的草案,已屬失職,對國民黨與民衆黨草案未事先研讀了解,事後才挑出問題,更形同瀆職,「中央長期集權集錢,即便財劃法修正已成各界共識,仍態度消極、持續推諉責任。」

此舉也導致各縣市今年編列預算時遭遇困難,邱靖雅解釋,8月29日才接獲正式文件,導致預算編列過程反覆變動,一般型補助款更遭財政部先行扣減25%,並要求地方發函轉交立委支持追加預算後,才願意補撥。事實上,編列預算協調會以往九月就確定,如今還有許多得調整。

藍、白兩黨在立院提出的財劃法草案,獲多數縣市支持。邱靖雅強調,細節若有誤仍可檢討調整,但「瑕不掩瑜」,應迴歸制度性檢討,而非再度引發政治紛擾。她直言,賴清德總統昨日的發言「根本是在打臉自己的團隊」,凸顯民進黨政府缺乏文官素養與整體規畫,爭議一再僵持,只會推卸責任,無助於解決目前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