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不同也能捐!他急換腎「妻搶第一喊捐」 術後夫妻感情UP
記者許宥孺/高雄報導
血型不相容以往被視爲器官移植的一大考驗,不過部分天選之人,雖然血型不同,也可接受移植延續生命。高雄63歲宋姓男子罹患腎病,透過免疫抑制治療,太太將一顆腎捐給他,完成了血型不相容的腎臟移植手術,術後近4年,夫妻身體狀況都不錯,家庭和諧融洽,宋先生感激地表示,現在是全心全意在愛太太,感謝愛妻救他一命。
▲宋先生(左2)接受太太活體腎臟移植,術後4年現身說法。(圖/記者許宥孺攝)
收治病例的高雄榮總腎臟科主任陳建良表示,一名66歲宋先生在4年前急需換腎,太太表示想和先生白頭偕老,堅定表達願意捐腎救夫,經評估太太的身體健康狀況可行,雖兩人血型不同,但經移除抗體再接受移植手術,術後住院觀察2個多禮拜就出院,目前夫妻兩人狀況都穩定。
▲高雄榮總腎臟科主任陳建良。(圖/記者許宥孺攝)
高雄榮總今日舉辦衛教記者會,請到接受手術的宋先生現身說法。宋先生表示,他在十多年前曾被診斷出大腸癌3期,持續追蹤狀況良好,不過2021年突然腎功能低下,找不出原因,雖不到洗腎地步,但腎臟功能不可逆,醫師勸說,趁他還年輕先接受移植手術,會比未來洗腎後再移植狀況來的好。
宋先生表示,他的3個孩子、太太都表達願意捐腎,一家來到醫院檢驗,但太太和孩子都是A型血,他是O型,本來以爲沒有移植機會,沒想到醫師說,即便患者和捐贈者血型不合,也有機會受贈器官。一家討論後,考量孩子年紀小,最後由50多歲的太太捐腎。
▲宋先生術後4年,透露夫妻倆感情融洽。(圖/記者許宥孺攝)
宋先生說,他術前1個禮拜曾短暫嘗試過洗腎,要先接受血液透析,讓自己的血型接受太太的,術後至今已快4年,雖然仍要吃免疫抑制藥物、控制飲食,但身體狀況對比接受移植手術前,現在就像個正常人。
雖然找不出當年腎功能下降的原因,但宋先生猜測,他罹癌後雖未接受化療,但自行購買坊間中藥來吃,不曉得是不是亂吃藥影響腎功能,2021年腎功能就急速下降,出現痛風、水腫、小便起泡,雖然此說法未經醫師證實,但再也不敢亂買藥來吃了。提到太太捐腎救夫,宋先生笑說:「(謝謝)不是隻有講講而已,我是全心全意在愛她」,現在夫妻倆相處也更加融洽。
▲高雄榮總院長陳金順(左)、腎臟科主任陳建良(右)。(圖/記者許宥孺攝)
陳建良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可藉由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腎臟移植來治療,然而根據統計數據,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5年存活率較透析患者佳。進一步分析大愛腎臟、親屬腎臟的移植類型,統計2005年4月至2018年,患者接受親屬腎臟,也就是活體移植的存活率會比屍腎來的好,10年存活率甚至可來到83.79%。
陳建良指出,屍腎移植存活率也不差,10年存活率有78.11%,不過腎臟來源有限,國內法規需五等親才能接受活體器官移植,也可能遭遇白血球抗原、血型不合的問題,但現在醫療也能克服血型不相符的問題,2019年至今,高雄榮總已執刀7例,目前患者回院追蹤都狀況良好,無需洗腎,存活率100%。
▲高雄榮總外科部長餘家政。(圖/記者許宥孺攝)
高雄榮總外科部長餘家政表示,臺灣在1969年完成第1例屍體器官捐贈,而日本受限於宗教信仰,遲至1997年才通過腦死可以摘取器官移植,雖晚了臺灣近30年,不過在這之前,日本都是施作活體器官移植,這經常會碰到血型不相符,且親屬間也不一定同血型,因此日本對此手術相當有經驗,高雄榮總在2018年開始籌劃此手術,2019年成功執行第1例血型不相容腎臟移植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