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包袱 重建國民黨兩岸論述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國民黨主席選舉辯論會中最被大篇幅討論的就是兩岸路線。一般認爲,國民黨的兩岸路線錯亂令其錯失2020與2024兩次大選有可能得勝的機會,究竟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問題出在那裡,應如何重建呢?
「九二共識」在中共方面,隨時間的推移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在國民黨內各人解讀不同,有當年參與其事者投書媒體,直言沒共識者,國、共之間也各有各的說法,如何能說有共識而說服今日的臺灣人民接受?
國民黨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前面四字明顯就不過關,「一中各表」中共從未承認接受,「一中是中華民國」與現實落差極大,脫離事實基本面,非但說服不了人,還會招致反對者民進黨無盡的嘲笑挖苦。
國民黨要坦誠面對一項事實與現實,「九二共識」確實是與「一國兩制」完全不同的兩碼事,但不可否認的,也確實是引導臺灣邁向「一國兩制」的指路牌。
當年兩岸香港會談中,雙方「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堅持一箇中國原則』」,這是共同的行爲,但共同的「客觀行爲」不必然產生「主觀的共識」。
然而,當時雙方各自堅持的「一中原則」之間存在領土的高度交集,即今日兩岸領土的聯集合。是故,真正的「九二共識」是「兩岸同屬一箇中國」,不能多也不能少絲毫。這一個中國不是中華民國,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一個經過歷史發展積澱出之主權完整之地理上的中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是此主權範圍內的兩個互不隸屬的政權,因爲互不隸屬,所以對等,這是客觀事實。
同時,兩個政權存在於且屬於一個主權範圍之內,兩者之間無論如何不可能是主權之爭,所爭的只是主權代表權,不是主權本身,所有論述不適用且不該出現主權的概念。
爲國民黨計,應勇敢地站上「兩岸同屬一箇中國」的戰略制高點,採行「一箇中國,事實表述」的方法,根據事實論述「一箇中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事實。在縷述清朝之後的現代中國迄今的發展中,只要根據事實論述,不編造,不扭曲,不遮掩,有過必錄,不混淆政權與國家概念,自然會呈現中華民國政府對當今「一箇中國」的空前偉大貢獻,且彰顯中共不可取代篡奪或令其擔心汗顏的光輝功績。
只要是根據事實,就能站上歷史正當性的制高點,紅綠兩方若敢嘲諷挖苦攻擊,國民黨左右開弓的反擊力道就越大,不會再陷於紅綠兩面夾殺的困境,反而奪回主動權。此外,只要根據事實向臺灣人民說兩岸事態與性質的實話,就能卸下不必要的包袱。
國民黨若不改變,只能繼續糊里糊塗地漂流沉淪。(作者爲政大國發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