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霆鋒演唱會“站坐之爭”!保安勸三次都不坐,全網觀演禮儀引爆
2025年8月10日,謝霆鋒杭州演唱會內場D1區,一對男女從開場起全程站立超10分鐘,後方十餘名觀衆齊喊“坐下”無效,保安三次交涉未果。 女子離場時對後排觀衆破口大罵,現場照片顯示其站立高度完全遮擋後排視線。
事件衝上熱搜,網友分成兩派,有人怒斥“沒素質”,有人力挺“內場就該嗨起來”。
當晚的內場D1區最後一排,一對男女從謝霆鋒登臺起就站在座位上。 後方觀衆陳先生描述,“十多人一起喊‘坐下’,他們當沒聽見。 ”保安連續三次上前溝通,女子情緒激動拒絕配合。 僵持十多分鐘後,兩人離場,女子突然轉身對後排觀衆大罵髒話。 現場照片顯示,站立者的後背完全擋住後方觀衆視線,有人被迫從人縫中看屏幕。
目擊者沈女士提到,這對男女離場後,保安才得以平息騷動。 但爭議未止,評論區有網友曬出更誇張的遮擋畫面,前排觀衆用充氣坐墊墊高20釐米,後排只能看到“料理鼠王的耳朵”;熒光棒高舉如“衝破天際的森林”,150cm觀衆前方遇2米身高觀衆只能認命。
譴責派認爲付費觀演權被侵害。 網友“毛毛影視”吐槽,“全程從別人胳肢窩看演出,還勾到前排的肱二頭肌。 ”陳先生更指出安全隱患,“再鬧下去,真有人會扔東西! ”
支持派則強調氛圍優先。 有網友反駁,“《VIVA》這種嗨歌還坐如鐘才破壞體驗! ”另有人歸咎票務設計,“內場非前排視野太差,不如設站票區。 ”
2023年陳奕迅澳門演唱會上,觀衆因粵語發言喊“講國語”引發罵戰;五月天北京場曾有情侶穿婚紗站凳拍照干擾合唱環節。 歌手吳青峰甚至用“人在做,青峰在看”的標語警示觀衆。
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曉燕明確表示,觀衆間無合同關係,站立行爲不直接侵害他人權益,故不構成侵權。 但主辦方和場地方需履行安全保障義務,包括設置文明觀演提示、分區管理、及時干預衝突等。 若因管理失職引發踩踏或鬥毆,主辦方需擔責。
依據《文化和旅遊部 公安部關於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規範管理的通知》,主辦方必須制定安全預案,對不文明行爲“及時制止”。 成都某音樂節曾因廣告牌倒塌砸傷觀衆,法院認定主辦方未排查隱患,擔責80%。
此次事件暴露了執行漏洞。 陳先生批評保安“軟弱”,“三次勸不動就該強制帶離! ”而安全管理文件顯示,演唱會應配備安檢設備、疏散通道及應急演練,但實際中常流於形式。
票務設計也被質疑。 網友指出,“內場後排視野不如看臺,卻賣更高價。 ”2023年文旅部新規要求主辦方公開85%門票,但未解決分區問題。 香港紅館演唱會明確劃分“站立搖滾區”和“靜坐區”,而內地多數場次混爲一談。
被擋視線的觀衆各有應對之道。 有人帶摺疊凳墊高反遭警告;有人舉手機錄像兩小時,回家發現畫面全是前排揮舞的手臂;還有人協商換座失敗,苦笑“花錢聽了個現場收音版”。 網友“JS”無奈,“前面姐妹揮熒光棒兩小時,我全程看肱二頭肌。 ”
歌手薛之謙演出時被激光筆直射眼睛,美國歌手卡迪·碧因觀衆潑飲料直接扔麥克風反擊,這些極端案例印證,當個人自由撞上公共契約,衝突只會愈演愈烈。
2019年吳青峰演唱會曾因嚴苛規則出圈。 場內禁止拍攝、發光物及站立,舞臺大屏滾動標語,“青峰沒看到,你身邊的人也會看到。 ”這套方案獲得6000萬次網絡點擊,但爭議也隨之而來,統一控制的熒光棒讓觀衆失落,“互動感被剝奪了”。
張學友演唱會的經典案例則提供另一種思路,點歌環節觀衆喊錯《李香蘭》歌名,鄰座立刻糾正,全場鬨笑中即興互動成集體回憶。 邱女士認爲,“關鍵在於時機,歌手發起互動時,觀衆響應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