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庫補新血 滿16歲就可捐
食藥署2日公告修正「捐血者健康標準」,調整並放寬年齡、體重限制。(姚志平攝)
臺灣捐血率雖爲世界第一,每年可募集逾240萬袋,但每逢假期、寒流或高溫,血庫就亮紅燈,尤其近年年輕人捐血量持續下滑,爲擴大捐血對象,衛福部食藥署2日公告修正「捐血者健康標準」,由過去17歲以上才能捐血,調整爲16歲以上,原規定男性捐血者體重需滿50公斤,改爲45公斤,與女性標準一致。
新版「捐血者健康標準」昨日公告實施,這是19年來首度修正。根據血液基金會年報,2024年全血捐血量爲246.8萬袋,少於2022年的252.3萬袋、2023年的255.1萬袋,在少子化趨勢下,食藥署決定擴大捐血對象,參酌新加坡等國規定,捐全血者不分性別、統一調整爲體重45公斤以上。
根據實證資料,未滿16歲者捐血,發生不良反應機率較高,因此雖放寬捐血人年齡,但限定「16歲以上」,不需家長同意即可捐。這次並新增70歲以上,醫師同意即可捐血。
食藥署參酌世衛組織(WHO)指引,部分疾病經治療後仍可捐血,因此放寬高血壓、哮喘患者捐血規定;過去糖尿病患者也不可捐血,現在僅限制「須胰島素治療者」暫緩捐血。
本次修改加嚴部分包括感染登革熱、茲卡病毒痊癒後未逾1個月,或離開流行地區未逾1個月,以及1年內曾和性交易服務者發生性行爲者,都應暫緩捐血。爲確保血品安全,男男性行爲仍不得捐血。
血液基金會業務處長洪英聖說,全臺捐血中心第一線作業已配合修改,本次放寬捐血條件後,預期捐血量將增加,但尚無法估計會帶來多少助益,希望藉此讓更多民衆踊躍捐血。
「年輕人捐血量下滑,是需要持續努力的重點」,洪英聖指出,近年臺灣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雙重壓力,20歲以下族羣捐血人持續下滑,10年間降幅高達57%,年輕血源斷層已對供血穩定性構成警訊。
血液基金會統計,2024年全臺共有101萬名捐血人,主力爲青壯年族羣,20歲以下有5.7萬人、佔5.7%,而65歲以上僅3205人、佔0.32%。以捐血頻率來看,20歲以下年平均捐血次數僅1.34次,低於其他年齡層,而65歲以上達2.94次,是各年齡層最高。
另外,國軍擬在今年成立首個捐血機構,外界擔心分散捐血量。不過根據統計,軍職捐血人僅8.2萬人,佔所有捐血人的4.48%。洪英聖強調,未來會和軍方合作調度,捐血量不會此消彼長,也絕不會浪費民衆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