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梅:打造“石榴籽”檢察工作室 踐行司法爲民初心
本文轉自:人民網-寧夏頻道
人民網: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人民巷會客廳。今天,做客人民巷會客廳的嘉賓是銀川市興慶區人民檢察院控告申訴檢察部主任葉俊梅。她所在的部門被最高檢評爲全國檢察機關控告申訴窗口“爲民辦實事優秀團隊”。今天,我們請葉俊梅主任講述這個團隊背後的故事。葉主任,您好。
葉俊梅:主持人好。網友朋友們,大家好。
人民網:控告申訴檢察部創建的“石榴籽”檢察工作室,在實踐中取得了哪些成效,又有哪些舉措呢?
葉俊梅:我們創建的“石榴籽”檢察工作室,是集日常來訪、民事調解、司法救助、矛盾糾紛化解等於一體,在工作中探索總結出“石榴籽聯動化解”工作法,主要是通過領導包案、接訪下訪、公開聽證、律師參與等方式來助推信訪矛盾糾紛化解。在工作中,我們也出臺了相關工作辦法,形成“上下一體、左右聯動”的信訪工作法治化“大格局”。
人民網:興慶區人民檢察院將心理諮詢師、律師等社會力量引入來解決矛盾。這類社會力量介入對提升檢察機關公信力和羣衆滿意度有何幫助?
葉俊梅:我院建立了“律師值班+涉法涉訴信訪矛盾化解”工作機制,在每週一、週三由執業律師在12309檢察服務中心值班窗口輪流接訪,起到了律師參與信訪矛盾化解的橋樑和緩釋作用。在辦案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解“法結”,還要化“心結”,專業的心理服務是化解羣衆“心結”的一個重要方式。
人民網:咱們有一個跨部門協作模式,未來如何優化這一模式?
葉俊梅:目前,我們主要是通過檢察機關內部上下聯動進行救助,同時通過與民政、婦聯等單位建立司法救助和社會救助相銜接的機制,來開展跨部門的協作。
人民網:“石榴籽聯動化解”工作法,通過領導包案、公開聽證、司法救助等方式實現信訪首訪息訴率98%以上。請您結合具體案例,談一談我們是如何通過這一工作法實現法律剛性和人文關懷之間的平衡,又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
葉俊梅:說到這個問題,我就從我們辦理的俞某某申請監督案說起。這個案件是申請人俞某某承租了某服務中心管理使用的國有房屋用於生產經營,因其拖欠了2021年至2023年的房屋租金,所以服務中心將他訴至法院。經法院審理,判決雙方解除房屋租賃的合同,俞某某需要騰空並且返還案涉房屋,同時他還要支付拖欠的租金五萬餘元及房屋的佔用費和利息。
我們院受理這個案件之後,經過審查,認爲這個案件判決認定的事實是正確的、適用法律也是準確的,判決沒有問題,根據相關規定,我們不能支持申請人俞某某的監督申請。所以,我院最後出具並送達了《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書》。如果按照程序來說,這個案子就辦結了。從法律剛性來說,我們必須要維護法律權威,但是僅僅這樣辦案,俞某某的心結無法化解。所以,我們的包案領導以及辦案的檢察官在辦案過程中,多次接訪俞某某。在接訪的過程中,瞭解到俞某某生產經營困難,沒有辦法一次性支付五萬多元的租金以及利息等,但是他願意分期來支付。最終服務中心同意俞某某分期來支付租金。這個案件就是充分的考慮申請人的“急難愁盼”,他們的一些訴求,最終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
人民網:“石榴籽”普法志願服務隊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開展普法宣傳,覆蓋學校、社區、鄉村等不同羣體。針對偏遠鄉鎮(如月牙湖鄉)的普法宣傳工作,我們是如何克服地域和資源限制?是否探索出可推廣的基層普法宣傳經驗?
葉俊梅:我們主要是依託“石榴籽”檢查工作室的聯絡點,會“量身定做”普法宣傳“套餐”。現在我們所在的是聯絡點的一個陣地。我們會每月開展“石榴籽”普法志願服務隊的普法活動,主要進行法治宣傳、法律諮詢、線索收集,同時會聯合濱河家園警務室的民警開展釋法說理、矛盾化解工作。從聯絡點設置以來,已開展10次法律宣傳,爲30餘名羣衆提供法律諮詢,同時還收集到2條司法救助線索,已經發放司法救助金3萬元。
人民網:從98%的信訪息訴率到月牙湖鄉的法治足跡,“石榴籽”檢察工作室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司法爲民”的初心。謝謝收看本期的人民巷會客廳,我們下期再見。
葉俊梅:再見。
總監製:趙文瑞
攝像:樑宏鑫 周航
剪輯:樑宏鑫
主持/文字:穆國虎
出品方:人民網寧夏頻道
支持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