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熱辣湖湘 感受山水洲城的美好煙火氣
本文轉自:人民網
“天上一顆長沙星,地下一座長沙城。”提到長沙你會想到什麼?是嶽麓山的日出?是橘子洲頭“恰同學少年”的書生意氣,還是街頭巷尾熱辣濃郁的煙火氣?與《美好中國城市行》一起走進長沙,感受山水洲城的青春與活力。
去嶽麓山看日出 感受“恰同學少年”
“嶽麓之勝,甲於湘楚。”嶽麓山的魅力從古至今,從未減退。
“嶽麓書院最初是麓山寺爲儒生提供讀書的場所,開始僅有一些房間和書籍,後來逐漸擴建和發展,直到宋代被納入官學。”嶽麓書院教授鄧洪波介紹,嶽麓書院創新了不少教育方式和制度,如大衆熟知的“朱張會講”,促進了不同學術流派的交流,而這種“會講”的形式也對後續學術教育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朱熹和張栻不僅在這裡交流學術思想,空閒的時候還會一起去看看日出,這個故事吸引了不少年輕人來嶽麓山‘打卡’,感受歷史文化,與先賢進行隔空交流。”鄧洪波說。
除了相約看日出,還可以在長沙橘子洲感受百年前“恰同學少年”的書生意氣。
“我們在傳承紅色文化的同時,也希望能讓遊客更真切地感受革命歷史的溫度。”作爲土生土長的長沙人,橘子洲管委會講解員彭瀟飛每天都在這裡向遊客講述長沙的故事。
沉浸式體驗花鼓戲 探秘武陵秘境
長沙的青春活力,賦予了傳統花鼓戲新的生命力。
近年來,湖南花鼓戲劇院結合消費新需求,開展了不少新嘗試。湖南省花鼓戲劇院黨委書記陳爭光介紹,湖南花鼓戲起源於田間地頭的民間小調,具有一定地域性,生活氣息較爲濃郁。近年來,湖南花鼓戲劇院將花鼓戲置於現代語境中來進行創作,使其更貼近年輕人的情感表達。“傳統的花鼓戲是‘一片式’的舞臺,我們創新打造了《新·劉海砍樵》幻境秀,通過聲光電的技術,爲消費者打造沉浸式的看劇體驗,也讓花鼓戲受到了更多年輕人的喜愛。”
“演出時經常可以看到年輕的夫妻、大學生還有不少小朋友和父母一起過來看戲,他們也會和我一起哼唱,打破了我之前對傳統戲曲的刻板印象。”陶歡是湖南花鼓戲劇院的一位00後演員,在演繹《劉海砍樵》中胡秀英一角的過程中,她也發現了戲曲的魅力。“當我在舞臺上演繹一個個角色,讓更多人和我一樣感受到花鼓戲的魅力時,我覺得自己在做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
深夜的街角巷尾 感受熱辣煙火氣
咬一口焦香軟糯的糖油粑粑、在街邊小店吃一碗鹹香油潤的拌米粉、買一份酥脆滑嫩的臭豆腐……夜晚的長沙,滿滿煙火氣。
“晚上11點到12點,長沙的夜生活纔剛剛開始。”長沙“城市能量官”湖南順泰俊業營銷有限公司董事長向紀元介紹,不少人來長沙體驗夜生活,品嚐口味蝦、臭豆腐、辣椒炒肉、剁椒魚頭等湘味美食,感受長沙生活與長沙味道。
粟雷鳴在長沙經營着一家湘菜館,在他看來,湘菜的口味也透露着湖南人潑辣的性格。“我們湖南人無辣不歡,辣椒和生薑是湘菜中少不了的調味料。”他認爲,湘菜的口味偏香辣,色香味重。“想要炒出地道的辣椒炒肉,在火候、選材上都有講究,辣椒的清香融合豬肉的油潤感,肥而不膩,這纔是正宗的長沙味道。”
“長沙是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無論你偏好何種口味,都能在這裡找到心儀的美食。”向紀元表示,長沙不僅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還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從清晨街頭的一碗米粉到夜晚三五好友的夜宵聚會,長沙的大街小巷,無不體現着這座城市居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美好中國城市行》是由人民網推出的一檔大型融媒體欄目,由華彬快速消費品集團特約播出、華彬文化基金會特別支持。結合人民網“萬商萬品 萬象煥新——百日直播行動”,該欄目深入多座城市,激發消費活力和城市煙火氣,體驗文化、美食、美景,以圖文、直播、視頻短片等形式,展示城市美好生活的不同側面,呈現城市的歷史底蘊和與時俱進的發展。(周璨晨、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