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沒塞≠沒事 AI揪心肌梗塞殺手:「斑塊體積」要特別注意

▲最新心血管研究和英國國民料理炸魚薯條名稱類似,內容卻揭示最新的心血管疾病預測指標。(圖/達志影像)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許多民衆知道血管內有粥狀斑塊是心血管疾病主因,一旦斑塊破裂,可能產生血栓,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但振興醫院心臟內科提醒,心血管疾病並非只有「堵塞」纔算嚴重,根據國外最新研究,即使血管還沒被塞住,只要斑塊體積過大,心肌梗塞、心衰竭與死亡風險都會明顯上升。

振興醫院心臟內科在臉書分享,此研究在英國利物浦納入2827名受試者,利用AI分析冠狀動脈影像,量化每位參與者的「總斑塊體積」(Total Plaque Volume, TPV),並追蹤心肌梗塞、心衰竭或死亡等重大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結果顯示,斑塊體積愈大,風險愈高,甚至比「血管狹窄程度」更能預測心臟病風險。

此研究名爲「FISH & CHIPS」計劃,聽來像是英國的國民美食炸魚薯條,不過這次發現是對心臟健康至關重要的警訊,而醫師透過AI介入,將更能精確評估血管內的危險,不是隻依賴傳統的血管狹窄比例。

振興醫院心臟內科指出,不少民衆以爲只要血管沒塞住就沒事,其實動脈粥狀斑塊會逐年累積,有如不定時炸彈,而且體積會愈來愈大,故需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並戒菸,同時維持理想體重,才能縮小斑塊體積,有效預防心肌梗塞等致命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