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老人病! 急性心肌梗塞年輕化 醫籲年輕人也要注意

林小姐出院後回診,與醫師宋鎮宇(右)討論調整生活作息及運動習慣。圖/臺北慈濟醫院提供

心肌梗塞不再只是高齡者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在毫無預警下突然倒下。醫師指出,急性心肌梗塞正悄悄年輕化,過往以老年人爲主,如今工作壓力大、作息紊亂、三高族羣未追蹤,皆可能讓4、50歲以下族羣成爲潛在高風險者。他提醒,定期健康檢查與心臟功能監測,是預防悲劇的關鍵。

去年冬天,38歲的林小姐在前往演唱會的捷運途中突然昏厥,所幸有熱心民衆與站務人員立即施以CPR並通知119,EMT到場後持續電擊急救,隨即轉送至臺北慈濟醫院急診。經檢查爲急性心肌梗塞,三條冠狀動脈嚴重阻塞,其中主血管左前降支更完全阻塞。由於無法以氣球或支架治療,臺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宋鎮宇決定進行緊急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以避免惡性心律不整或心衰竭等致命併發症。

宋鎮宇說明,緊急繞道手術須由胸骨正中切開建立體外循環,以爭取救命時間。當時團隊使用內胸動脈與大隱靜脈進行血管接合,讓阻塞部位重新灌流供血,手術順利完成,術後經拔管與心肺復健,林小姐兩週後出院。返家後持續門診追蹤、服藥,並配合調整作息與飲食,如今恢復良好,甚至已經重拾她最熱愛的追星生活。

根據統計,臺灣平均每天約有26.5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宋鎮宇指出,除了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抽菸、遺傳等傳統危險因子,現代人缺乏運動與長期壓力也是潛在元兇,美國心臟醫學會統計顯示,18至45歲族羣中仍有1.8%的冠心病發生率,值得重視。

對於年輕族羣而言,因處於事業與家庭夾心階段,往往忽略定期健檢與三高追蹤。宋鎮宇提醒,若爲高風險族羣,除了基本心電圖與X光檢查外,應視情況安排運動心電圖或核子醫學心肌攝影,才能及早掌握心血管健康狀況。他強調:「胸悶、心悸或突發喘促等症狀都不應輕忽,只有及早就醫,才能避免遺憾發生。」

箭頭標示爲心導管顯示三條冠狀動脈嚴重阻塞。圖/臺北慈濟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