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製作時代:影像設備正在發生輕量化革命
撰文:雁秋
回溯歷史,專業級影像拍攝長期與“沉重”緊密相連,龐大的電影攝影機、複雜的軌道系統、冗長的線纜,構成了傳統影像創作的典型圖景,不僅限制了其應用場景的拓展,也擡高了使用門檻和部署成本。
如今,影像創作的門檻正在被技術徹底擊穿。
從手機參與《歌手2025》綜藝錄製,到三位大學生拍出爆款短劇,從專業攝影師揹包裡的微單到全民Vlog的補光燈經濟,影像行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輕量化革命”。
設備更小、團隊更精簡、創作更自由——這場變革不僅僅是工具的升級,更是小製作時代下的創作智慧。
01、影像創作權平民化
在頂級綜藝《歌手2025》中,手機首次被引入正式製作流程,承擔起“歌手之家”全天候雙機位直播任務。
節目裡,攝像手持僅200多克的vivo X200 Ultra,搭配SmallRig斯莫格定製版 All in one系列手機拓展框,就能完成從山頂觀衆席到後臺休息室的“遊擊式”移動跟拍,而傳統設備要實現相同效果,至少需要3kg以上的專業穩定器套裝。
圖源:《歌手2025》手機直播畫面
在《歌手》之前,vivo手機與SmallRig斯莫格手機拓展框的組合也曾出現在央視蛇年春晚的幕後拍攝中:主持人朱廣權拿着手機“輕裝上陣”完成貫穿全程的幕後直播,不僅在擁擠的空間中靈活移動,還捕捉到了傳統攝像機難以拍到的角度和位置。
圖源:央視春晚幕後
手機躋身“國家隊”並順利通過“大考”,背後體現的是整個影像創作生態的大變革——技術更迭讓短視頻得以飛速發展,與此同時傳統影像表達日益小衆化和分衆化,數字化革命所引發的媒介權力再分配和個體賦權趨勢得到了極致展現。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近日發佈的《第5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6月,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68億人,佔網民整體的95.1%,微短劇用戶規模已達6.26億人,佔網民整體的55.8%。
如今,輕量化設備、碎片化傳播正在重構內容產業的基本邏輯,影像創作從少數人的“特權”,轉爲普通人記錄、表達、甚至謀生的新語言——紀錄片可以是旅行博主的vlog,美食節目可以是家庭博主的自拍主題,寵物影像更是從萌寵搞笑到動物救助。
影像全民化催生了前所未有的細分領域生態。
2024年,樂其創新旗下品牌SmallRig(斯莫格)與CBNDATA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發佈了《2024全球影像場景TOP10》報告,發佈了年度的包括微短劇、影視級旅拍、寵物拍攝、極限運動、生態攝影等十大全球影像場景,並推出了手機級影像、小製作時代、直播進化論三大年度關鍵詞。
圖源:2024全球影像場景TOP10
02、小製作時代下,拍攝器材也越來越“小”
十幾年前,影視作品的拍攝往往代表着一種“厚重感”,它意味着專業班底、複雜的斯坦尼康和長長的滑軌。“厚重感”更是滲透在審美標準中:什麼樣的構圖是“正確”的,什麼樣的光線是“專業”的,什麼樣的主題是“值得拍攝”的,都有一套隱形的評判體系。
在影像創作平民化的當下,出現兩個明顯的趨勢,一是設備輕量化與智能化的提升,二是製作流程與團隊結構的簡化。
短劇《金豬玉葉》的燈光指導張文磊曾公開提到輕量化在燈光組的突出體現。以往張文磊做電影習慣用鏑燈,“總覺得LED聚光燈打的不透。”這次他們使用新興LED聚光燈(神牛的MG2400Bi)可以無極調亮暗,“不用加片子可以瞬間切換暖光,這種高效、便捷是傳統鏑燈所不能及的。”
據瞭解,在短短13天拍攝中,《金豬玉葉》攝影團隊拍攝了超過180分鐘的素材,相當於一部電影的量,但是攝影、燈光、移動的工作人員卻只有電影規格的三分之一。
設備輕量化也讓專業攝影師的揹包有了更多的空間,拍攝更加自如。
“超側衛”陳誠是一位有着二十多年經驗的資深航空航天攝影師,作爲中國航空攝影第一人,超側衛保持着對航空航天的高度熱情。過去到國外拍航展,他通常只能背一臺單反、配上1-2只鏡頭,主要是拍一些照片。但現在,超側衛可以帶3臺微單相機,加上幾隻定焦鏡頭和一整套腳架、穩定器等配件。
圖源:長江日報《讀+》週刊專訪超側衛
“依靠技術的進步,不僅能拍出畫質更高的靜態圖像,也能實現穩定而震撼的視頻記錄,這讓像我這樣單兵作戰去報道大型航展都成爲可能。”超側衛在2025SmallRig全球影像場景產業論壇的分享中說道。
技術的進步降低了人們使用拍攝設備的資金和門檻,以往需要5-6人協作的製作團隊,可通過輔助設備精簡爲“1人搞定”;攝影師不再需單獨配備燈光師、穩定器操作員,一臺防抖支架+便攜燈光即可完成拍攝。
這種變化還體現在了具體的銷量增長上。據沙利文發佈的《2024年全球智能手持影像設備市場發展白皮書》顯示,消費級手持智能影像設備全球市場規模從2017年增長到2023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14.2%,並將在2023至2027年保持11.6%的整體增長率,其中,中國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17.8%。
03、打造影像界“樂高”,根源是用戶需要
影像設備的更新迭代不僅推動了創作內容的多樣化,也讓創作者們對作品質量有更高的要求,影像配件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這一需求。
比如帶貨博主們會利用攝影燈、三腳架、穩定器等展開營銷,Vlog博主們則熱衷於使用手持雲臺、掛脖支架、補光燈等來提升畫面質量。
圖源:2024全球影像場景TOP10報告
配件市場也獲得了向上的發展勢頭,據央視新聞報道,今年某電商平臺數據顯示,單是運動相機周邊配件這一領域,就實現了連續三年超100%的同比增長率,產品覆蓋運動相機掛脖支架、濾鏡、相機擴展框以及延長杆等類型。
影像配件行業的賽道有諸多新老玩家,如SmallRig斯莫格、Ulanzi(優籃子)、鐵頭等。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他們要如何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
關於這一點,SmallRig斯莫格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解法。公開資料顯示,樂其創新SmallRig成立於2010年,於2013年推出品牌SmallRig斯莫格,主要致力於爲全球影像場景和影像創作者提供主機的支撐與穩定、燈光與控制、影像電源、影像麥克風等支持性產品和解決方案產品。
10多年來,產品線也從相機支撐類產品,到如今形成全生態、全場景、全兼容、快製造特色的產品生態矩陣,市場觸達400多萬全球C端直接核心用戶。
海外的攝影愛好者對SmallRig斯莫格這個名字更加熟悉,其手機“兔籠(攝影拓展框)”自2022年起,連續三年在蘋果發佈會上作爲影像實力搭檔露面,參與《春晚》和《歌手》錄製的vivo手機也在該手機拓展套件的加持下,變身一臺專業的攝影機。
圖源:蘋果發佈會
SmallRig斯莫格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與其獨特的“共創”理念有很大關係。這源自SmallRig斯莫格的誕生——最初他們做的是汽車顯示器,後因用戶需求轉向攝影器材改裝,意外打開了新賽道。
面向C端,SmallRig斯莫格會根據月度或季度銷量進行產品生產和備貨調整,以滿足用戶場景化需求。爲了讓用戶深度參與產品生命週期,SmallRig斯莫格還在Facebook搭建了一個“純產品討論”的高門檻社羣:2萬核心用戶需通過專業審覈才能加入,平臺上85萬粉絲中沉澱的是真實的創作者與攝影師。
用創始人兼CEO周陽的話說,“15000個‘編外老闆’比我更懂需求。”
有了足夠的用戶作爲研發導向外,還要能快速將有價值的設計做出成品,同時匹配了相對應的柔性供應鏈和“小批量、多品類、多頻次、半定製”的“快製造”體系。
尾聲
SmallRig斯莫格的產品邏輯是“場景發展到哪裡,解決方案就跟到哪裡”,因此也被稱爲「影像界的樂高」,面對不同的場景拍攝需求,可提供多樣定製化的組合方案,例如燈光支持磁吸快拆快裝,適配個人直播到專業拍攝;腳架覆蓋斜坡、沙漠等複雜地形。
這種“以場景定義產品”的思路,讓每個細分需求都能找到精準解決方案。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在海外市場的攝影器材類目中佔據了不小的市場份額,國內市場亦是未來發展的重心之一。在周陽看來,中國有着龐大的攝影愛好者羣體,對攝影器材的需求遠大於海外市場。
影像場景這場變革遠未結束,反而正以加速的形式普惠到每一個人。從手機的直播能力、SmallRig斯莫格“共創”模式到整個配件市場的蓬勃發展,我們清晰地看到,未來的影像生態將是開放共享的,影像創作將繼續突破專業與業餘的界限。
這種突破不屬於某個品牌或某種設備,而屬於所有敢於表達的創作者。讓每個人都能以最便捷的方式,記錄並講述屬於自己的故事,或許纔是這場變革最深遠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