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金融歧視/推動 AI 健康分 拒保族重燃新希望

國內已有保險公司採納「健康分」,讓吃過「保險閉門羹」的人,還有另一條路可走。保險示意圖。圖/AI生成

「健康分的初衷,不是用來淘汰,而是在被拒保的族羣裡,看誰可以拉回來,」Lydia AI共同創辦人李俊毅十年來在臺灣推動「健康分」。健康分以AI分析數據,經民衆授權,還可介接健保資料,針對個人重大疾病發生率做風險評估。國內已有保險公司採納「健康分」,讓吃過「保險閉門羹」的人,還有另一條路可走。

金融反歧視議題逐年受到關注,歐盟十年來取消性別定價,從「精算公平」走向實質「社會公平」;臺灣的改變也正在發生:健康分就是一個不讓「過去病歷決定未來保費」的科技工具。

李俊毅說,國內外保險公司近年都面臨理賠率不斷上升,甚至賣100元保單,要理賠200元的窘境,很多公司乾脆不保不賠,但不是每個生過重病的人,就不能投保,「健康分是一種新數據,可供保險公司作爲覈保參考。」

他以個人經驗爲例,小時候有氣喘,長大後跟父親、已故龍巖創辦人李世聰一樣,在28歲時確診白內障,這些「健康史」讓他不容易在臺灣買到合理價位的保險,但是透過健康分,他沒被拒保,也沒面臨高額加費。

風險評估更精準

他表示,拒保代表保險公司劃了一個族羣,說我不要,但問題是,人的健康不會一成不變,如果消費者的健康,可持續進步,爲何不能得到相等的保險待遇?這樣不公平!

保誠人壽客戶暨營運長謝宜生也說,年齡不是決定健康的唯一因素,他曾碰過年輕保戶血壓高,體況未必比年長者好。保誠集團在新加坡設有AI實驗室,讓新興技術可以用來實踐反歧視。

玉山、永豐銀行同樣以AI實驗證明,一羣循傳統途徑借不到錢的高風險族羣,放貸後違約率很低,因此開拓了新客羣。

銀行貸款新途徑

金管會覈准玉山、永豐、王道(2897)三家銀行,試辦運用AI財務模型估算平均月收入,讓無法提供財力證明的人,可以跟銀行貸款。

完成第一階段試辦的玉山銀行消費金融處資深協理蔡宗樺表示,半年來,玉山提供300位客戶貸款,他們當初就算臨櫃辦貸款也過不了;有位律師助理借到錢還來留言,他的律所通常要等專案結束,纔會付他薪水,因爲沒有固定月薪,他到處碰壁,所幸在玉山試辦計劃中貸到錢。

AI降低了一些特殊境遇者的金融排斥感,永豐也推出移工信貸。永豐銀行資深副總黃品睿說,外籍移工在臺申貸不易,「我們透過企業客戶瞭解移工,做好KYC(瞭解客戶)與風險控管,平時也留意勞動部的逃逸外勞註記。」

對一般銀行來說,要承接弱勢族羣的風險相對高,要能接住他們,就得看銀行是否願意投入成本跟心力。

玉山曾爲了一封信,改變對客戶的稱謂。玉山銀行顧客服務處長彭俊宏說,有一年客戶寫信來,提到玉山的信函,會註明某先生或某女士收,但是他合法性別跟心理性別不一致,在公司收到信,讓他很困擾,從此,玉山寄給客戶的信件,就多了一道斜線:「先生/女士收」。

歧視在隱微處發生,透過辨識與行動,就有機會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