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稱中國企業想買大衆汽車德國工廠

月17日消息,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汽車製造商正密切關注德國計劃關閉的工廠,尤其是大衆汽車旗下設施。在德國,全球知名汽車品牌雲集,收購將爲中國企業在這一行業建立影響力提供契機。

儘管目前中國企業已在德國多個行業展開投資,包括從電信到機器人技術等領域,在汽車行業,北汽和吉利作爲梅賽德斯-奔馳的兩大股東,取得了資本層面的影響力,但目前中國企業尚未在德國設立傳統汽車製造工廠。

大衆汽車長期以來被視爲德國工業實力的象徵,但如今,這家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正面臨全球經濟放緩、市場需求下降和綠色技術轉型受阻的多重挑戰。

在德國生產汽車並銷售至歐洲市場,將使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規避歐盟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徵收的高額關稅,同時可能進一步削弱歐洲製造商的競爭力。

潛在的競標方可能包括中國的私營企業、國有企業或與外國企業的合資公司。知情人士表示,中國政府在海外投資中擁有批准權,預計將在任何要約的早期階段介入。投資決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德國新一屆政府在2月大選後的對華政策。

在默克爾執政的16年間,德國和中國經濟聯繫緊密,德國汽車製造商大規模加大對華投資,並向中國市場出口大量產品。然而,當前的德國聯合政府正努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德國外交部一名消息人士表示,中國已經演變爲一個“系統性的競爭對手”。

大衆汽車正在削減德國業務,探索德累斯頓和奧斯納布呂克兩家工廠的替代用途。由於面臨來自中國電動車企業日益激烈的競爭,其旗下品牌保時捷、奧迪和斯柯達的銷量均出現下滑。

大衆高管曾計劃關閉多家工廠,但遭到工會強烈反對。去年聖誕節前,雙方達成協議,決定從2025年起停止德累斯頓工廠的生產,這家工廠有340名員工,主要生產ID.3電動車。此外,2027年將停止奧斯納布呂克工廠的生產,該廠擁有2300名員工,主要生產T-Roc敞篷車。

知情人士透露,大衆汽車對向中國買家出售奧斯納布呂克工廠持開放態度。一位發言人表示:“我們致力於爲這家工廠找到持續運營的解決方案,目標是制定一個能夠兼顧公司和員工利益的可行計劃。”但其拒絕具體評論有關要約的猜測。

知情人士表示,中國企業對德國工會可能的態度和要求感到擔憂。德國工會在企業顧問委員會中佔據半數席位,通常對工廠運營和崗位保障有嚴格要求。奧斯納布呂克工廠工會代表斯特凡·索爾丹斯基(Stephan Soldanski)表示,工廠員工並不排斥爲大衆在中國的合資夥伴生產,但提出了明確條件。

他說:“我們可以爲中國合資企業生產,但必須以大衆的標誌和標準進行。這是關鍵條件。”

開放態度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應允許希望在德國投資的企業順利開展計劃。

發言人在聲明中指出:“中國推出了一系列開放措施,爲外國企業創造商機……希望德國方面也能秉持開放態度,爲中國企業投資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一位知情人士拒絕透露潛在投資者的具體身份。

柏林中國商會證實,中國投資者對德國汽車行業表現出濃厚興趣,並將其視爲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長期投資方向。

商會補充稱,許多中國汽車製造商認爲,贏得挑剔的德國消費者的青睞是企業成功的重要標誌。

一位熟悉大衆汽車的銀行人士表示,與關閉工廠相比,出售工廠可能是更經濟的選擇。他預計,每座工廠的售價可能在1億至3億歐元(約合1.03億至3.09億美元)之間。

對於這些資產的具體價值,大衆汽車未作評論。

下薩克森州州長兼大衆監事會成員斯蒂芬·韋爾(Stephan Weil)也拒絕對此置評。

尋找新址

許多中國汽車製造商正在全球第二大電動汽車市場——歐洲,積極尋找建廠地點,以規避歐盟委員會去年針對中國電動車的進口關稅。

目前,大多數車企選擇在勞動力成本較低、工會活動較弱的國家建廠。例如,比亞迪選擇在匈牙利和土耳其建廠;零跑汽車計劃與Stellantis合作,在波蘭生產電動車;奇瑞則計劃今年在西班牙一家原日產工廠內投產電動車。

另一位熟悉相關討論的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投資者已對西歐一些工廠進行了考察,包括位於德國薩爾路易的福特工廠和位於布魯塞爾的大衆奧迪工廠。

去年11月,有知情人士表示,零跑汽車正考慮在德國設立一家工廠,用於電動車生產。

奇瑞方面表示,正在評估多個在歐洲投產的選項,預計將在今年做出最終決定。其歐洲高管曾在去年10月表示,收購現有工廠雖然速度更快,但新建工廠將使奇瑞能夠按照最新標準生產車輛。

比亞迪表示,其在歐洲的長期戰略目標主要獨立於短期國家政策影響。(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