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女童網戀誤入陷阱遭威脅拍私密照 母發現後報警
小四女童「小藝」玩線上遊戲時,認識自稱「幻影」的男網友,兩人互動頻繁,隨着聊天次數增加,以男女朋友互稱,未料幻影竟要求小藝拍攝私密照,當作情侶互動,還傳露骨訊息,讓小藝深感害怕,最後小藝向媽媽坦白,媽媽帶着女兒報警處理。
屏東縣政府社會處指出,類似小藝的案件,近五年來因網路犯罪導致兒少遭受性剝削案件數逐年增加趨勢,根據統計2022年79件、2023年92件,去年2024年來到新高117件,也因爲隨着手機的方便性,讓私密影像傳送的案件增加不少。
社會處社工科分析,去年2024年117件,以社羣網站(如Facebook、Instagram、Twitter、Dcard)爲最主要管道,共46件;其次通訊軟體(如Line、Messenger、Telegram)共42件;網路遊戲及相關平臺亦不容忽視,達28件,居第三位。
社會處表示,數據顯示,青少年在日常使用網路平臺,隨着社羣媒體、即時通訊軟體與短影音平臺(如Instagram、TikTok、小紅書等)的盛行,青少年沉浸網路世界時間愈來愈長,卻也暴露於網路詐騙、個資外泄、不當交友及性剝削等高度風險。
現爲暑假期間,爲確保青少年網路使用安全,社會處呼籲,家長和青少年要提高警覺,家長平時應多關心家中未成年兒少網路使用情形,平時亦可透過新聞媒體與實際案例,協助兒少建立正確網路使用,提升青少年自我保護能力與危機辨識意識。
另外提醒,若發現兒少疑遭遇網路性剝削、不當交友、詐騙或其他危害,應勇於通報、及時求助,不僅是對被害兒少保護,更是大家共同責任。求助管道,報案專線110、全國保護專線113、防詐騙諮詢專線165、社會安全網-關懷e起來。
屏東縣府社會處辦理巡迴影展,宣導性暴力預防,提升青少年自我保護能力。圖/屏東縣政府社會處提供
屏東縣政府社會處到社區做防暴宣導,讓民衆建立正確的通報及求助觀念。圖/屏東縣政府社會處提供